柳沟|锲而不舍点豆成“金”,延庆柳沟村别样“宠爱”留下游客“芳心”

民以食为天 , 有美食的地方就有烟火气 。在井庄镇柳沟村 , 人们守着一口古井 , 推上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石磨 , 揣着口传心授的特色点豆腐“秘方” , 以火盆相配 。不但留住了八方食客还点“豆”成金 , 撑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
柳沟|锲而不舍点豆成“金”,延庆柳沟村别样“宠爱”留下游客“芳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过去 , 柳沟村民收入结构较为单一 , 以耕种大田和外出打工为主 , 一年到头 , 人均收入不过4000元 , 年轻劳动力纷纷离村打工 , 柳沟村也成了“空心村” 。时至2003年 , 北京市号召在农村发展民俗旅游 , 当时的村委会成员开始寻摸着柳沟当地的“致富经”只有在逢年过节招待宾客时才出现的“火盆锅”进入村委会成员的视线 。
柳沟|锲而不舍点豆成“金”,延庆柳沟村别样“宠爱”留下游客“芳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时候 , 很多老百姓以为村里的干部在瞎折腾 。”说起过去的创业经历 , 柳沟村党支部书记胡宝祥长长地叹了口气 。2003年 , 村里决定试着开设8家民俗餐厅 , 当时很多村民抱着质疑的态度观望 , 最终只有5户参与 。带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 村干部边挨家挨户做工作 , 边带头实践 。从第一家 , 到第五家 , 民俗餐厅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 也吸引大批村民开始回乡创业 , 规模随之形成 , 前来品尝美味的食客络绎不绝 。
柳沟|锲而不舍点豆成“金”,延庆柳沟村别样“宠爱”留下游客“芳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今 , 每当节假日柳沟的民俗餐厅家家爆满 , 食客们犹如过江之鲫 , 为不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败兴而归 , 柳沟开始着眼民宿的发展让食客们吃在柳沟住在柳沟 。
柳沟|锲而不舍点豆成“金”,延庆柳沟村别样“宠爱”留下游客“芳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怀兄是第一批民俗户 , 她把自家隔壁的院子外租给了民宿投资人 , 兼任管家 , 一边收房租 , 一边经营自家生意身兼数职 , 收益丰厚 。
柳沟|锲而不舍点豆成“金”,延庆柳沟村别样“宠爱”留下游客“芳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延庆区井庄镇柳沟村民俗户 张怀兄:“过去 , 打工一个月就几百块钱的收入 , 生活拮据得很 , 自从开了民俗餐厅和民宿 , 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 啥也不愁了 。”
【柳沟|锲而不舍点豆成“金”,延庆柳沟村别样“宠爱”留下游客“芳心”】截至目前 , 柳沟村共有民俗餐厅和民宿110户 , 农民的收入结构随之变得多样 , “空心村”伴随着越念越好的“致富经”而消失 。2003至2007年 , 柳沟村游客总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 。2008年 ,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柳沟 , 来到柳沟 , 柳沟村成立了“柳沟民俗协会” , 负责管理民俗户的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和饭菜质量等 。
柳沟|锲而不舍点豆成“金”,延庆柳沟村别样“宠爱”留下游客“芳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10年来 , 平均每年有近70万的游客来到柳沟品尝“火盆锅·豆腐宴” , 而为了提高食品品质 , 柳沟村严把豆腐生产关 , 坚决以传统工艺生产 , 保证豆腐的口感 。同时 , 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 , 定期对民俗户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和素质提升 。为此 , 柳沟每年举办几十场服务培训会 , 除了规范饭菜质量、品种等 , 着重对拒绝拉客、拒绝强买强卖等行为进行教育引导 , 让靠服务留客的理念深入人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