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信息泄露、虚假宣传、画饼诱惑:暑期天价“一对一”辅导玩“精准营销”( 二 )


当地一名资深中学教师说 , 一些培训机构抓住社会上有人想“走后门”的心理 , 先画一个大饼出来满足这种需求 。 这里面的操作真真假假 , 既容易滋生腐败 , 也可能涉嫌诈骗 。 真到时候要找关系走后门了 , 恐怕培训机构又推脱“机会不好”“认识的领导恰好调整了” 。
严查个人信息泄露 , 回归教学培训本源
针对“一对一”培训市场中存在的乱象 , 受访专家和教师建议 , 依法严查学生个人信息泄露 , 加大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和违法违规惩处力度 , 严厉打击夸大宣传、虚假营销等行为 , 让教育培训行业回归注重教育的本源 。
当地一位知名中学的副校长认为 , 学生信息泄露的源头还在于学校 , 一些班主任、教师经不住培训机构的各种利诱 , 将本班甚至本校学生信息泄露给培训机构 , 这种行为不但有违师德、校规 , 而且是违法行为 。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 , 加强对学生个人信息的管理 。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间普遍存在的员工泄露学生个人信息行为 , 应加大依法查处力度 。 与此同时 , 家长等社会群体应加强维权意识 , 当收到推销电话发现个人信息被窃取时 , 应注意录音取证并及时报警 , 形成抵制窃取个人信息的整体社会环境 。
专家建议 , 开展针对校外培训机构 , 特别是“一对一”辅导夸大宣传、虚假营销等行为的专项清查行动 , 对广告宣传、营销手段设立负面清单制度 。 将“名校名师”“承诺提分”等惯用虚假营销手段列入负面清单 , 一经查实 , 从重查处 。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说 , 规范培训机构的营销手段 , 也十分重要 。 目前 , 培训机构都采取的是提前购买学时的方式 , “一对一”辅导中少的要预付2万多元 , 多的预付十几万元购买课时 。 培训机构一旦经营不善 , 容易造成巨额课时费难以追讨 , 涉及人数众多 , 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 应限定一次性购买课时的时长或金额 , 减小风险 。
部分受访家长和专家还呼吁限制教育培训领域的过度营销行为 。 半月谈采访人员了解到 , 培训机构大部分成本用于投放广告、开发营销模式上了 , 老师收入占课时费不足一半 。 “感觉不像是在搞教育 , 而是在想尽办法推销 。 ”李毅说 。 (采访人员 陈国洲 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17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