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策,为何项羽韩信成功,马谡却失败

“投之亡地而后存 , 陷之死地然后生 。 ”这是《孙子》中的话 , 也是战争中的经典理论 。 但是奇怪的是 , 秦末战争中 , 韩信和项羽都用这个战争理论成功了 , 三国时期马谡用这个理论 , 却失败了 。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说项羽、韩信与马谡是怎么用这一战争理论的 。
赵国|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策,为何项羽韩信成功,马谡却失败
文章图片

(项羽剧照)
项羽成功的事例是破釜沉舟 。 项羽前往巨鹿救赵国的时候 , 砍了船 , 砸了锅 , 对士兵说 , 必须打胜秦军 , 才准吃饭 。 要是打败了 , 不但没饭吃 , 也没船过河 , 只有死路一条 。 因为陷入绝境 , 因此士兵们奋不顾身 , 最后打败秦军 , 解了巨鹿之围 。
韩信成功的事例是背水一战 。 这场大战依然与那个赵国有关 。 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国的时候 , 在排兵布阵的时候 , 把军队摆放在水边上 。 赵军见汉军这种“自寻死路”的摆阵方式 , 于是倾巢而出攻打汉军 。 结果 , 一方面 , 摆在水边的汉军由于没有退路 , 拼死抵抗 。 同时 , 韩信事先派另一部分汉军前往赵营 , 拔了赵国旗帜 , 改为汉军旗帜 。 又设了埋伏 , 两边一夹攻 , 赵军一慌乱 , 最后汉军打败赵军 。
马谡同样是把军队拉入绝境 , 也就是拉到山上 。 山上虽然居高临下 , 但是没有水源 , 粮食也非常有限 。 后来蜀军被魏军包围 , 蜀军走入“绝地” 。 如果蜀军不打败魏军 , 他们因为缺水缺粮 , 就只有死路一条 。 但是 , 最终的结果不是蜀军“置之死地而后生” , 而是“置之死地就死了” , 蜀军被打的大败 , 街亭也丢了 。
那么 , 为什么项羽、韩信使用这一战争理论能够成功 , 而马谡使用这一战争理论却失败了呢?
赵国|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策,为何项羽韩信成功,马谡却失败
文章图片

【赵国|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策,为何项羽韩信成功,马谡却失败】(韩信剧照)
我觉得 , 根本的原因在于 , 虽然计策都是一样的 , 但是在使用这一计策的时候 , 执行力不一样 。
项羽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使用这个计策呢?当时章邯带领秦军 , 打败了项梁的楚军 , 并杀死项梁 。 接着北上攻打赵国 , 在巨鹿围困赵军 。 赵军向楚军求救 。 于是 , 楚王派宋义带着项羽、范增等人前往救赵 。 但是宋义走到一半 , 因为害怕秦军主力 , 就不去了 。 项羽反复申请 , 宋义都不出兵 。 于是项羽杀掉宋义 , 然后便使用了破釜沉舟这个计策 。
这个计策为什么能成功?那是因为当时秦军之前打败楚军并杀死项梁 , 楚军急于报仇 , 这种心思非常强烈 , 而宋义却阻碍了大家 , 因此楚军将士这股气郁积在心里 , 非常郁闷 。 而项羽杀掉宋义 , 可以说顺应了所有士兵的心意 , 让他们这股气得到释放 ,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楚军将士的勇气 。 也就是说 , 因为这一勇气被激发得淋漓尽致 , 所以 , 战士们打起来 , 特别勇敢 , 最终胜利 。
韩信的背水一战为什么也能成功呢?有三个因素很重要 。 一是由于刘邦筑高台拜将 , 给了韩信很大的权力 , 因此韩信想怎么摆阵 , 没人不服 。 二是韩信之前刚打了一系列的胜仗 , 大家很佩服他 , 他摆的阵 , 没有不信 。 三是有“拔旗易帜”及埋伏配合这次军事行动 , 可以对赵军形成两面夹击 , 又在心理上击败了他们 , 他们有足够取胜的把握 。
赵国|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策,为何项羽韩信成功,马谡却失败
文章图片

(马谡剧照)
现在咱们再来看看马谡为什么失败?
一是马谡无威 。 马谡虽然被诸葛亮拜为先锋 , 但是并没有“筑坛拜将”那样的行动 , 没有给他立过威 。 而且当时诸葛亮在选先锋的时候 , 大家都认为魏延、吴懿才适合 。 马谡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出征的 , 他在军队中毫无威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