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只有电子标签违法吗?法院这样判……
新华社杭州9月19日电(采访人员吴帅帅)杭州互联网法院跨境贸易法庭日前宣判了首例中文纸质标签缺失纠纷 , 确立了电子标签和实物标签具有同等效力 。
【新华社|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只有电子标签违法吗?法院这样判……】据了解 , 本案原告余先生通过国内某知名跨境电商平台 , 向平台内入驻的一家香港跨境电商公司购买了某品牌纯可可粉 。
案涉商品的交易详情页显示 , 该商品为境外采购进入保税仓 , 消费者下单后 , 订单推送至保税仓 , 商品完成打包交海关清关后 , 递送至消费者 。 原告收到被告自保税仓递送入境的案涉商品后 , 发现商品外包装无中文标签 。
因此 , 原告认为 , 被告交付的商品为进口食品 , 虽然在商品交易详情页对食品外包装英文标签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 但却未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在商品实物的外包装上加贴书面中文标签 , 应当认定为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 被告明知涉案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销售给原告 , 依法应当向原告承担退还购物款并支付十倍赔偿的责任 。
被告认为 , 商品系跨境食品 , 已在商品页面信息上详细展现了中文电子标签 , 同时在消费者下单前已履行告知义务 , 明确该商品无纸质中文标签 , 可在商品页面查看电子标签 。
法院经审理认为 , 案涉商品实物虽无纸质中文标签 , 但商品经检测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 其通过电子标签替代中文标签的行为亦不构成食品标签瑕疵 , 遂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
该案审理法官表示 , 本案是首例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领域确认进口食品中文电子标签与食品外包装中文标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案件 。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作为一种新兴贸易模式具有特殊性 , 其产品入境后既具有商业性质 , 也是终端消费者个人自用的物品 , 基于其具有双重属性 , 对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应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 并赋予其对商品的充分选择权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新华社|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到正常年份80%以上
- 新华社|“双节”期间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交易近10万亿元
- 新华社|这八天,你的钱花哪儿了?
- 黄金周|市场热起来、经济活起来,平台大数据里的黄金周
- 新华社|深圳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将亮相
- 新华社|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长超过5成
- 新华社|透视“十一”黄金周:流动中国折射复苏新气象
- 曹益堂|南极电商: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曹益堂辞职
- 外汇储备|9月外汇市场供求平衡 跨境资金流动稳定
- 电商在线|「鞋界拼多多」的赚钱秘籍:99元3双,北上广深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