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七年之“氧” 一张执业许可暴露新氧“真面目”( 二 )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 , 由医美跨入消费医疗 , 新氧把路拓宽之后 , 其能够创造的价值会更大 。
随着成都新氧互联网医院业务推进 , 新氧发挥平台对全国优质医疗资源的汇集效应 , 链接更多医院、机构 , 满足患者问诊需求 。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 同样名为医院 , 但互联网医院与线下实体医院之间是合作关系 , 而非竞争 。
因为在金星的故事里 , 新氧下一阶段是要成为消费医疗领域最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 产业互联网对应的是平台将为B端、为行业赋能 , 也就是面向医院输出新氧作为科技平台的能力 。
通过互联网思维的介入和技术的渗透 , 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连接更加通畅 , 医疗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 这是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合作的理想状态 。
例如 , 新氧把互联网医院设在成都 , 重要参考因素就是成都医美行业发达 , 行业资源丰富 , 素有“医美之都”之称 。 地利之便 , 新氧可把成都的优质资源整合至平台 , 这利于后期整 形外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科医师队伍的扩充 。
然后 , 再精准把平台用户和科室医生对接 。 用户问诊 , 拿起手机借助新氧的视频面诊功能就能与医生沟通 。 如有需要 , 平台上其他AI工具也可辅助医生诊断 。 如皮肤科患者 , 新氧之前为医美用户准备的魔镜测脸、皮肤检测都能应用到实际的诊疗中去 。 再进一步 , 若用户在线问诊之后还需面诊 , 新氧还可以与合作医院打通挂号系统 , 为用户提供挂号等服务 。
如此一来 , 日常小病 , 在线诊疗省时省力 。 疑难病症 , 线上诊疗可作为线下实体的前站进行精准导诊 。 线上线下实现了一体化 , 患者就诊体验改善 , 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
豹变之后 , 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幼豹长大退毛 , 豹纹清晰 , 体强魄健 。 新氧撕掉医美的标签 , 迈向消费医疗 , 就可视作一次豹变 。
2013年创立 , 从用户规模、内容生态还是营收等各个维度来看 , 新氧在互联网医美领域都树立起了绝对优势 。 顶着“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纳斯达克 , 目前新氧总市值为13.3亿美元 。
豹变之后的新氧 , 发展空间远大止此 。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白皮书》指出 , 近些年国内医美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 2019年时已达1769亿元 。 在此基础之上 , 新氧作为互联网医美的代表 , 发展空间其实已经相当可观 。
但是 , 事物的发展逃不开S型曲线 , 也就是从起到落 。 企业的经营也是如此 。 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理论中提到 , 企业要实现永续增长的愿景 , 必须在第一条增长曲线到达顶点之前找到第二曲线 。 同时 , 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顶点之前开始增长 , 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消耗 。
新氧的第一曲线无疑是由医美来支撑 , 而第二曲线目前来看就是消费医疗 。 医美业务仍在良性增长 , 互联网医疗业务也步入正轨 。 两条曲线共同驱动 , 此外 , 医美到消费医疗 , 业务的拓展还放大了新氧的市场机遇 。
比如口腔领域 , 国家卫健委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口腔医疗市场规模为1035亿元 , 且市场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又如眼科市场 , Frost & Sullivan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眼科市场总体规模达1700亿元;另外 , 妇产科因为二胎政策的放开 , 前景也十分广阔 。
再具体到互联网医疗 , 发展形势向好更是共识 。 今年突发的疫情进行一轮免费的市场教育之后 , 互联网医疗市场已经到了爆发前夜 。 所以 , 除了新氧 , BAT等主流互联网公司都争相发力 。
这引出了新的问题 , 激烈的竞争之下新氧优势何在?答案其实就藏在前文的论述中 , 即新氧过去七年的积累 , 这决定了新氧在做互联网医疗时 , 客源、能力、经验等各方面都具备先发优势 , 且更加专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