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摆脱信息孤岛 中国可监测全球大豆产量

本报采访人员 索寒雪 北京报道
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报告中 ,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采访人员看到 , 中国已经实现了对全球大豆主产区面积产量监测、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等 。
这属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进展 。
过去 , 来自美国农业部的信息常常左右国际大豆市场价格 , 而这一信息并不准确 , 造成中国企业的损失 。
“今天的信息就是战争年代的情报 , 非常重要 。 当年的情报有真有假 , 今天美国农业部也是在用真真假假的信息进行市场博弈 。 ”曾在粮食央企高层就职的行业专家徐建飞向《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国际粮商热衷全球监测系统
不久前 , 乌克兰举办的粮食会议上 , 徐建飞作为嘉宾 , 了解到“世界四大粮商中的三家 , 从欧洲买了三套全球粮食产量监测系统” 。
“粮食从信息领域就开始竞争 , 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 大家都非常注重信息的采集 。 只是 , 中国在这方面获得的信息非常少 , 外界对中国农业部提供信息的准确度和精度评价不高 。 ”徐建飞表示 。
在9月16日 , 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报告 , 再次证实了 , 中国刚刚实现对全球大豆主产区面积产量监测 。
“率先行动”第一步是从2014至2020年底 。
该报告中显示 , 中科院团队“突破大范围高动态遥感信息提取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 , 实现了全球范围的土地覆盖精细分类制图、大豆主产区面积产量监测、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陆表水体环境状况评估、植被荧光与海洋波浪成像遥感监测、遗产地和重大灾害监测等 , 创建了适应空间大数据展示分析应用的新一代数字地球科学平台 , 集成了遥感信息模型150种 , 汇集了21大类310个多源异构数据库 , 为国家提供了迫切需要的准确、及时和持续性的全球环境资源空间信息和科学数据 , 有力支撑了国家多领域的宏观决策” 。
目前 , 比较领先的系统来自以色列 。 “准确度可能高于美国农业部 。 ”徐建飞表示 。
美国四大粮商之一的工作人员曾向采访人员透露:“总部大量地收集和统计来自各地的信息 , 同时也向一些平台购买微信数据 , 分析各地的产量 。 ”
在美国从事大豆相关工作期间 , 徐建飞也时常前往美国的大豆种植田 , 查看大豆长势 。
也曾有国外大豆协会的人员在中国查看大豆的长势 。
目前中国有90%的大豆依赖进口 ,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 大豆价格与世界接轨 。
在中美贸易战发生之前的2017年 , 统计数据显示 ,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共计9552.98万吨 , 其中3285.27万吨来自美国 , 占比34.39% , 价值约200亿美元 。
美国信息多次“忽悠”中国价格
徐建飞表示:“今天的信息就是战争年代的情报 , 非常重要 。 当年的情报有真有假 , 今天美国农业部也是在用真真假假的信息进行市场博弈 。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每当美国农业部或者大豆协会公布当年产量或者出口统计数据的时候 , 都会影响市场价格 。
9月14日大豆价上涨 , 工行分析认为 , 主要受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大豆出口数据良好、市场预计大豆需求强劲等因素影响 。
另一份券商报告中指出 , 美国农业部9月的产量报告 , 成为刺激玉米、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重要诱因 。
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 , 9月份美国预估产量 , 玉米为3.78亿吨 , 比上月的预期减少2.4%;大豆为1.17亿吨 , 减少2.5% 。 8月美国中西部的恶劣天气导致的收成恶化产生影响 。 特别是在大豆方面 , 美国单位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下调2.6% , 期初库存下调6.5% , 期末库存下调24.5% 。
信息战是财富战的开端
与此同时 , 欧盟的全球遥感信息系统监控大豆主产区的能力也不示弱 。 “2017年的精确度可能高于中国3倍 。 ”知情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