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智库|护理人才仍1000万缺口,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达3亿:破解一床难求( 五 )


在老龄法规政策方面 ,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制定到多次修订 , 20年里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共出台各类涉老政策文件多达数百件 ,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 。
在老年人保障方面 , 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业有效衔接 ,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了16年连涨 , 农民养老金也从无到有逐年增加 , 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等需求得到切实保障 。
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方面 ,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完善 。
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 ,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 , 满足老年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 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内开辟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 增加适合老年人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 ,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 , 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 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关爱活动 。
在老年人居环境建设方面 , 包括硬环境的适老化改造和软环境的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 已经逐步形成氛围 。
《瞭望东方周刊》: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 , 有哪些中国特色的做法?形成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吴玉韶:我国根据中国国情 , 制定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 。 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吸取借鉴国际社会的先进经验 , 又立足中国实际 , 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做法 , 形成了中国方案 。
首先 , 制度优势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 能全国一盘棋 , 凝聚共识 , 形成合力 。
比如我国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 , 每五年制定一个国家级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 各级政府也制定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 统筹推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特别是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 规划近期至2022年 , 中期至2035年 , 远期展望至2050年 , 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 这是外国很难做到的 。
第二个是高质量发展优势 。 人口老龄化是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 , 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 。 发展是“硬道理” , 也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举措 ,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是雄厚的社会财富储备将为应对老龄化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
第三个是传统文化优势 。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家庭养老、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 我们始终强调子女有养老责任 , 无论是法律规定或者民间的约定俗成 , 都认为是子女有养老的责任 , 始终强调全社会都要敬老爱老 , 努力构建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 中华传统文化里的集体文化、邻里文化也都推崇互相帮助 , 抱团取暖 , 互助养老 。
第四个是组织体系优势 。 全国从上到下 , 各级党委政府都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 , 各涉老部门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 , 都能做到老年人的事都有人管、老年人的困难都有人帮 。
除了政府组织外 , 还有大量的老年社会组织 , 他们为政府分忧、为老年人解愁 , 发挥了独特作用 。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基层老年协会 , 目前全国有55万个 , 覆盖了80%以上的城乡社区 , 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 在开展老年人思想教育、维护老年人权益、组织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帮助高龄失能有病困难老年人等方面 , 做了大量工作 , 成为政府老龄工作的得力助手 。 国外老龄组织来跟我们交流时 , 都很羡慕我国完善高效的老龄工作组织体系 。
比如上海的睦邻点和各地的互助养老 , 都是基层老年协会做 。 最近 , 我们带国外的老龄组织到地方考察 , 在广西龙头村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地老年协会置办了一些餐具和桌椅 , 谁家办红白喜丧都可以来租 , 通过这种方式既方便了村民 , 也可以创收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老年人这么有创意的做法 , 得到外国友人们一致称道 。
其实 , 这些案例的背后就是中国特色 。 一大批老年人都愿意不计报酬地志愿服务 , 他们积极性高 , 素质强 , 充满了创新的活力 。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 政府积极作为 , 老年人们凝聚起来自助助人 , 这就是中国方案 , 我们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