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军事|深山水兵

国内军事|深山水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南北山分队官兵对塔架进行检修维护 。秦亚洲 摄
□ 法治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陈丽平
□ 通讯员 刘 辉 葛恺悦
湘西腹地群山连绵 , 有两座大山相对而立 , 一座被称为南山 , 一座被称为北山 , 合称南北山 。在这片苍茫雄浑的深山中 , 海军参谋部某保障大队某台南北山分队官兵始终高擎南北山的精神旗帜 , 在大山深处联通万里海疆 , 向深海大洋传递无声电波 。
初秋时节 , 采访人员来到这里采访 , 被官兵们恪尽职守、扎根深山的精神所感动 。
扎根深山守望深蓝
在海军部队 , 有人驰骋大洋 , 也有人守望深山 。海拔900米的南山和海拔1300米的北山 , 是该部官兵心中屹立的精神丰碑 。
他们每年组织一次“走南北山路、践南北山魂”实践活动 , 每个老兵退伍时种一棵“守望树” , 营区里处处可见“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系列标语 , 机房里挂满驰骋深蓝的战舰图片 , 这些无不激发着南北山官兵“铁塔战舰一条线、大山大洋紧相连”的精神共鸣 。
该台政委李治向采访人员介绍:“我们在每年新学兵新学员下连时 , 上的第一堂课就是部队传统教育课 , 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台歌 , 参观的第一个场所就是台史馆 , 旨在激励大家扎根深山 , 把水兵对大海的爱深藏在心间、付诸于行动 。”
在该台“英模谱”上 , 丁德立是名副其实的“老高山” 。1970年春 , 33岁的他放弃院校教员优越的工作 , 离开古城西安 , 拖家带口来到山沟里 , 投入到最热爱的通信事业中 。当时一起建台的有3万多人 , 他们睡茅草房、啃冻窝头 , 脚踏烂泥浆 , 在悬崖峭壁上搭天梯、架人桥 , 用血肉之躯将几十根长约3000米、重达数十吨的天线架设在南北山巅 。
面对生死考验 , 丁德立和战友选择坚守 。如今 , 他已从高工位置退休 , 儿子丁俊杰从军校毕业后 , 也选择回到这片成长的地方 , 一待就是20多年 。回想当初的选择 , 他一脸淡然:到南北山后 , 才进一步懂得了父亲 , 也更加理解了这里的山和远方的海 。
在南北山有这样一首歌曲广为流传:“这里没有海水托起太阳 , 这里没有海风吹圆月亮 , 这里没有海燕矫健翱翔 , 这里没有海潮澎湃歌唱 , 在这群山环抱之中 , 一切都染成绿色模样 , 只有蓝白相间的海魂衫 , 抒发我们对大海的无限联想……”每当低声吟唱这首歌曲 , 坚守在半山腰峭壁上水泵房的战士成星雄和贾杨都格外自豪 。虽然每周都要爬过在悬崖上凿出的996级台阶到营区取给养 , 每晚都要忍受水泵机组运行带来的声浪 , 但他们却坚信 , 普通的水泵房就是他们神圣的战位 。
2008年1月 , 湘西地区发生特大冰雪灾害 , 南山班官兵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进行巡线 。
“报告 , 发现某点天线从支撑塔上跳槽!”时任南山班班长玄丰文当机立断:“拼了命也要爬上铁塔 , 给我扳回来 。”他带领班员徒手攀登 , 毫不畏惧身下的悬崖和触电危险 , 敲碎一根根近10厘米厚的裹冰 , 人踩人架起支点 , 终于合力将天线扭回线槽 , 避免了一次特大通信事故 。
现任南山班班长杨力说:“虽然我们常年与大山为伍、整日以洞库为家 , 但一想到从这里发出的每一束电波都传递的是祖国的声音 , 关系着远海大洋舰艇的安全 , 内心就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自豪感 。”
矢志通信苦练内功
前不久 , 一场海上实战化对抗训练正在进行 , 红方指挥员判明蓝方舰艇方位后 , 立即下达攻击指令 。片刻 , “敌”舰机即被摧毁 。演练过程中 , 一道道精确指令从这里发出 。
该台台长张骏峰告诉采访人员:“南北山精神既是台站官兵的情感依附和精神归宿 , 更是激励官兵聚焦打赢、苦练本领 , 让通信作战的铁拳意识扎根官兵头脑的动力之源和精神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