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好莱坞电影音乐的终极代言人

197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 ,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正坐在洛杉矶的一家咖啡馆里 , 有些焦急地等待着与一位作曲家会面 。
彼时 , 好莱坞还没有人认识这位年轻人 , 虽然不久前 , 他刚与环球公司签订了三部电影合同 , 成为好莱坞历史上与电影制片厂签订长期合同的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 。不过 , 美国观众还从来没看过他拍的任何一部电影 。
一年前 , 他仅用十天时间拍摄出的《飞轮喋血》只是在欧洲上映 。四年前 , 他开始拍电视剧 , 大多只是执导其中某一集 , 他拍摄的唯一一部完整电视剧《哥伦布》并未获得观众认可 。
现在 , 他将要拍摄第二部电影 , 而环球公司告诉他 , 这部电影可以在全美各大院线上映 。得知这一消息后 , 他首先想到了一个人:几年前因《屋顶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改编奖的约翰·威廉姆斯 。
为了能邀请到这位电影界的前辈加盟 , 斯皮尔伯格找来威廉姆斯写过的所有音乐 , 仔细聆听 , 反复揣摩 , 然后便有了这次会面 。
星球大战|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好莱坞电影音乐的终极代言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早年的威廉姆斯与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在咖啡馆里呆了没多久 , 约翰·威廉姆斯便如约而至 。两人虽初次见面 , 但聊得很投机 , 斯皮尔伯格随即邀请威廉姆斯为他的新片《横冲直撞大逃亡》(The Sugarland Express)担纲配乐 。威廉姆斯被眼前这位年轻人的诚恳打动了 , 于是 , 好莱坞历史上最成功的黄金组合就此诞生 。
《横冲直撞大逃亡》的票房异常惨淡 , 不过 , 这部影片却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权威杂志《好莱坞报道》当年曾这样评价道:“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是冉冉上升的导演新星中的佼佼者 。”
就在这部影片还未上映的时候 , 斯皮尔伯格接到了另一位制片人的电话 , 后者决定让他导演一部惊悚片:《大白鲨》(Jaws) 。他再次找到威廉姆斯 , 虽然此时两人的第一次合作还未见成效 , 但威廉姆斯显然对这名年轻导演给予了最充分的信任和赞赏 。
他为影片中的大白鲨谱写了气质磅礴的主题旋律 , 在电影中营造出步步紧逼的音效氛围 , 用壮阔的管弦乐将片中的惊悚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显然 , 在那个电子合成器大行其道的年代 , 《大白鲨》却用传统管弦乐征服了观众 。
最终 , 《大白鲨》在不被业界看好的情况下 , 收获了四亿一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 让整个电影界目瞪口呆 。斯皮尔伯格一举成名 , 威廉姆斯也达到了事业的新高度 , 《大白鲨》配乐为他赢得了生平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 。
星球大战|永远的约翰·威廉姆斯:好莱坞电影音乐的终极代言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白鲨》剧照
那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 , 威廉姆斯异常忙碌 , 他同时担任着现场乐队指挥 。当晚会进行到大约一半 , 嘉宾宣布他赢得奥斯卡金像奖时 , 他立刻放下指挥棒 , 快速跑到指挥台上去领奖 , 感谢完斯皮尔伯格 , 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 又快步回到原位 , 继续指挥乐队演奏 。
这一年 , 威廉姆斯44岁 , 斯皮尔伯格30岁 。灾难唱片之王
许多人相信 , 约翰·威廉姆斯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配乐家 。乔治·卢卡斯曾表示 , 威廉姆斯是任何一位导演梦想中的工作伙伴 。甚至有乐评人断言 , 放眼整个电影音乐领域 , 如果威廉姆斯自称第二 , 大概就没人敢认第一了 。
虽然那些好莱坞以外的批评家们认为他的管弦乐不过是把瓦格纳、马勒的晚期浪漫派技巧拿来组合拼装 , 再配以讨人喜欢的主题旋律 , 其实无甚新意 。不过没人能够否认 , 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 将日益衰落的交响化配乐重新带向了高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