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杂谈|却被渔民捞走,国内仅存的唐朝丹书铁券:“钱镠铁券”失踪数十年( 二 )


即把制作好的丹书铁券放入金色盒子 , 并藏于石建的宗庙 , 以示郑重 , 大有“山无陵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的架势 。
后来王安石在史书里对此评价道:“汉家分土建忠良 , 铁券丹书信誓长” 。
到了南北朝 , 丹书铁券开始有了豁免罪行的功能 , 这时免死次数一般为1-3次 。
世界历史杂谈|却被渔民捞走,国内仅存的唐朝丹书铁券:“钱镠铁券”失踪数十年
文章图片
免死牌
北魏时铁券的颁发变得普遍 , 孝文帝经常给近臣宗亲颁发丹书铁券 , 西魏时还将丹书铁券作为其他势力归附后的奖励 。
后来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 , 开始用金银来填充铁券上的刻字 , 所以丹书铁券又有“金券”、“银券”的称呼 。 到了隋朝 , 铁券几乎都是用金来填涂文字 。
唐朝时 , 铁券开始往制度化 , 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 铁券上的文字开始规范化 , 形成一定格式 , 一般包括功臣姓名 , 日期 , 功绩 , 特权内容及皇帝的誓言等 。
相比于南北朝 , 唐朝的免死次数也不断增加 , 例如钱镠铁券上的免九死 , 后代免三死就是证明 。 唐朝铁券制度发展日益成熟 , 后代铁券基本都参仿唐制 。
世界历史杂谈|却被渔民捞走,国内仅存的唐朝丹书铁券:“钱镠铁券”失踪数十年
文章图片
铁券
明朝是铁券的发展巅峰 。 明朝对铁券的颁发对象 , 颁发等级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
明朝铁券颁发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的封爵者 。 颁发铁券时要严格根据爵位的等级来颁发 , 不同等级的铁券尺寸有别 , 不得逾越 。
不仅如此 , 明朝还专门在内阁设中书科 , 专门负责书写铁券铭文等工作 。 铁券都是一式两份 , 一件由被赐者保管 , 一件存于内府 , 以防有人造假 。
与唐朝相比 , 免死次数下降 , 子孙不在被免范围内 , 并提出谋逆之罪不可免 。
丹书铁券真的是“免死金牌”吗?丹书铁券本质上是封建统治阶层巩固政权的策略和手段 , 皇帝通过铁券来笼络功臣 , 目的是彰显皇恩浩荡 , 加强中央统治权力 。 受封之人要学习钱镠的智慧 , 把铁券当做荣耀而不是当特权 。
世界历史杂谈|却被渔民捞走,国内仅存的唐朝丹书铁券:“钱镠铁券”失踪数十年
文章图片
免死金牌
白居易说过:“由来君臣间 , 宠辱在朝暮” , 伴君如伴虎 , 历代被赐免死铁券之人 , 多的是被治罪的 。 例如明朝胡惟庸一案 , 牵扯其中的大臣不乏是被赐铁券的功臣 , 但统统都被下令处死 , 无一幸免 。
丹书铁券的豁免权就代表了其一定会有黑暗的一面 。 特别是 , 它专门服务于贵族 。
明朝时 , 就有一位贪污税粮的钱氏后人钱用勤用铁券免去罪行一事 。 无论是哪个时代 , 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可怕的 , 任何时候都要警惕特权 , 这是赤裸裸的腐败 。 法律面前众人平等 , 没有人能逾越法律底线 。
3.钱镠铁券的千年之路
1951年 ,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迎来了一件珍贵的千年文物——钱镠铁券 , 由当时的长乐乡钱氏后裔出面移交 。
1959年 , 钱镠铁券被送往中国历史博物馆 , 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 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从唐朝走到新中国博物馆 , 钱镠铁券走得很艰难 。
世界历史杂谈|却被渔民捞走,国内仅存的唐朝丹书铁券:“钱镠铁券”失踪数十年
文章图片
897年(乾宁四年) , 钱镠获赐铁券后 , 就一直将它放在杭州吴越王府的钱氏宗庙内保管 。
978年(北宋宋太平兴国三年) , 钱镠之孙钱弘俶遵从钱氏家训 , 归顺北宋 , 保百姓和平 。 为了表示忠心 , 钱弘俶率领王族子孙 , 部下家仆一千多人由杭州迁往宋都汴州(今开封)定居 。 但铁券金书等家传文物仍然留在杭州钱氏宗庙 。
990年(宋淳化元年) , 钱弘俶早已去世 。 有杭州官员认为本地吴越王府乃前朝旧物 , 留着实在不妥 , 于是便将钱氏宗庙内的铁券等旧物运往首都献给宋太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