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垃圾桶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到底有没有意义
生活垃圾为何要分类?不是闲得慌的无聊之举,而是为了与后续的进一步处理相适应的,不然没事搞那么多志愿者、买分类垃圾桶和设施干嘛,不是浪费人力物力吗。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垃圾有不同的出路。比如目前大部分地区垃圾是要填埋的,对应的终端处理设施是卫生填埋场,那废旧电池、荧光灯管这些东西进去,卫生填埋场的防渗措施可能就无力阻止重金属等物质向周边水体、土壤的迁移,从而造成二次污染,而如果避免这些有害物质的进入的话,那正规设计运行的填埋场是不会有二次污染的。比如纸张、塑料这部分东西是完全可以回收的,如果直接填埋或焚烧,那就是资源的浪费,以及成本无形的提高(占用转运设施空间,浪费填埋库容、降低焚烧能力,以及相应的人力成本,这还不算如果回收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呢,这都是钱啊~)。再比如现在垃圾焚烧在大力推进,如果厨余垃圾、建筑垃圾这些高含水率、低热值的垃圾进入焚烧系统,会导致热值降低,从而影响焚烧效率,降低设施的运行效益,在往大了说会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呢。因此,前端的分类方法是和后端的处理工艺匹配的,不是乱分类的,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正因为垃圾分类在中国刚起步,所以才会出现你的第二个疑问,确实很多人不了解怎么分类,事实上,就算行业内人士也未必完全清楚(谁敢说自己很懂,请自己搜索日本分类标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垃圾分类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睡一觉一睁眼就做好了的事情,这注定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历程(上海于1995年启动曹杨五村试点,到现在还不敢说成绩喜人呢),也是一个需要每一位社会公民共同参与、认真参与的事情。垃圾来自你我,城市属于大家。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投入较大的资源,包括宣传、示范、奖惩、监督等,当公众形成习惯,就会是随手做到的一个小事情了(到时候像台湾一样收垃圾费,想不分类都难了)。第三个问题,也是很多公众的疑虑之一。“前面分分开,后面并并拢”的情况很常见,上海也曾经被市民批评很多,毕竟买垃圾桶简单,后续设施配套难度就大多了。这就需要政府统筹安排了。当然,有些地方政府完全是跟风之作,看到别人分类,我也分类,当作政绩推行,买好垃圾桶一扔就不管了,这种事情在天朝也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在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后会改善很多,公众会很自然的关注自己的劳动成果如何,从而倒逼后续设施和处理环节的配套。上海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总之,垃圾分类这件事,需要政府和公众两头下手,缺了谁都玩不转。要做好垃圾分类,注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还请各位市民共同关注,爱护我们大家共同生活的城市!
■网友的回复
【城市里的垃圾桶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到底有没有意义】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必须要做的事情,怎么做?目前我们的方式是利用社会现有资源,把城市流动回收人员和保洁人员,通过我们的系统平台组织起来,然后利用现在的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可以给城市的垃圾做到减量化回收。
推荐阅读
- 如果单方面生活或者工作你想在大城市里还是小城市里
- 北京大兴机场晚上十一点以后有到市里的班车吗
- 怀柔城区二手房两万三四,有必要在那边买吗PS:男朋友在怀柔工作。我在市里
- 装修公司给用的门迪尼巴洛克实木地板,这个能用的住吗
- 男友叫跟他回县城结婚,我想留在市里工作,咋办
- 家里买塑料垃圾桶好还是不锈钢垃圾桶好
- 酒店实习遇到吸烟客人进行劝阻,被要求拿着他未抽完的烟扔进垃圾桶,面对这种情况有啥好的解决办法
- 越大的城市里面人越无情吗这是啥体验
- 灰色的湿衣服放在密封的桶里半年会咋样应该咋处理
- 距离到底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