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化|一战美国有21000人靠发战争财成百万富翁


中国网文化|一战美国有21000人靠发战争财成百万富翁
文章图片
图片说明:(一战兵工厂 , 图片来源:资料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牵涉了27个国家;66103164人被卷入 , 伤亡人员达到37494186人 。 直接开销2080亿美元 , 间接开销1510亿美元 。 这些数目还不包括衍生的几十亿利息、退役军人的抚恤和赡养费、以及类似的开销 。 整个世界在此之前还未见到过这样一场庞大的战争 。
对一些大企业和商人来说 , 无疑是一场财富盛宴 。 讽刺的是 , 许多军人在战争中遇到了自己同胞生产、并销售给敌国的武器 , 尤其是德国和英国 , 它们几乎将武器销售给所有国家 , 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和奥地利 。 向比利时进军的德国军队遭到了德制机枪和火炮的阻击 , 奥地利军队开进塞尔维亚时碰到的是本国生产的斯科达大炮 。 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碰到了装有克虏伯渗碳装甲的英国军舰 。 英国海军用来反潜的软式飞艇是德国的帕西瓦尔公司在战争爆发前不久出口到英国的 。
英国也面临同样的局面:首先是德军手中的马克沁机枪 , 其次是英国人在奥匈帝国的阜姆(里耶卡)建设的白头鱼雷公司生产的鱼雷 。 英国人曾经帮助意大利建设了维克斯-特尔尼和阿姆斯特朗-波佐利两家大型船厂 , 幸好意大利从三国同盟中变节 , 英国海军才没有与这些由英国技术建造的军舰为敌 。 但是在达达尼尔海峡 , 英国舰队被土耳其铺设的英国水雷炸得损失惨重 , 被土耳其陆军的英国阿姆斯特朗大炮打得支离破碎 。
“它们” , 在一战时做什么?
一些今日闻名遐迩的大公司在一战时期已经存在了 。 俄属芬兰的诺基亚公司为俄军生产电话线、野战电话机、军用皮鞋和胶鞋 。 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制造灯泡、炭精电弧和信号灯 。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糖精生产商 , 而英国的利华兄弟公司(联合利华公司前身之一)主要业务是利用非洲的油棕榈生产人造黄油 。 德国最大的制药商拜耳公司除了生产阿司匹林等药物外 , 还是德国最主要的人造橡胶生产商之一 。 这家公司当时还在生产一种非处方的麻醉剂 , 其名字被拜耳公司申请为注册商标 , 叫做“海洛因” 。
战前 , 德国的卡尔·蔡司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光学仪器生产商 , 其镜头和光学仪器闻名世界 , 各国的陆军和海军都采用蔡司的光学玻璃作为瞄准器和火力控制仪 。 英国在一战期间急需蔡司公司的产品 , 并且设法搞到了 。 关于他们是如何搞到的有很多版本 , 其中一个版本说这些产品是通过荷兰运到英国的 , 另一个版本则说英国弄到了一些蔡司的工作人员、并“说服”他们在维克斯位于英国的工厂生产这些仪器 。
由于和德国交战 , 日本同样面临高端光学仪器断档的问题 。 为了解决“光学兵器国产化”的问题 , 由三菱财团出资 , 东京计器制作所、岩城硝子制造所和藤井玻璃制造所共同组建了“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 后来发展为日本最大的光学仪器制造商 。 1988年 , 日本光学会社按照其旗下最畅销的相机品牌名称改名为尼康公司 , 这个名字来自“日(本)光(学)”两字缩写Nikko , 以及德国蔡司公司的商标Ikon 。
最出风头的还是美国公司 , 刚开战时 , 欧洲国家都认为打不了太久 , 他们在军需生产方面可以自给自足 。 开打后第一年确实是这样 , 但当一切迹象表明这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的时候 , 他们开始迫切地寻找新的供应源头—美国 。 从1914年8月到1918年2月 , 协约国从美国购买了价值150亿美元的物资 。 在战争期间 , 杜邦家族的杜邦化学公司 , 卡耐基家族的美国钢铁公司 , 以及伯利恒钢铁公司、阿纳康达铜业、美国熔炼与精炼公司、雷明顿军火公司、温彻斯特武器公司、柯尔特自动武器公司、阿特拉斯火药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制造商都赚取了巨额利润 。 杜邦公司生产了协约国军队40%的弹药 , 其股票价格在战争期间从20美元暴涨到1000美元 。 到签订1918年停战协定的时候 , 美国诞生了21000名百万富翁 , 花旗银行总裁弗兰克·范德利普评价说:“作为战争的一个衍生物 , 上百万个新富阶层诞生了 。 ”但是美国作家赫尔穆特·恩格尔布莱希特和弗兰克·汉纳根发明的另一个称呼对这些人来说更为贴切:他们是“贩卖死亡的商人”(MerchantsofDeath)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