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旅游群|老屋又见新气象:精细打造木屋古韵!梅江区这家“网红”民宿不一般

清晨 , 沐浴在阳光下的建筑轮廓渐渐清晰 , 白墙青瓦坡屋顶 , 既有客家人熟悉的围屋特征 , 也有令人向往的木屋古韵 。 这座有近80年历史、位于梅江区三角镇泮坑大道的古民居钧质楼 , 如今是梅州五星级“网红”民宿又见·钧质楼 。
从酒店转型民宿 , 再到把人去楼空、面临破败的传统老屋 , 改造成人气满满、焕发新生的特色民宿 , 又见·钧质楼民宿创办人梁志龙不仅见证着梅州民宿经济的成长 , 也参与着活化利用传统客家民居的生动实践 。
转型求变:民宿就是个性化又见·钧质楼民宿正式运营仅一年多 , 不仅时常人气火爆、节假日满房 , 还于今年1月获评梅州市“五星级民宿(乡村客栈)” , 是我市第四间市级五星级民宿 。
这个“网红”民宿并不是一步到位的 。 对于原先从事音响制造业、在梅城开过两间酒店的梁志龙来说 , 民宿仍是一个稍显陌生的领域 。
“70后”梁志龙是西郊街道黄泥墩人 , 从小生长在红杏坊的百年古民居承贻楼里 , 按他的话来说 , 是成长“基因”决定了他对传统客家民居的热爱 。 他还热爱山水 , 早年便有把民宿开进山里的想法 。 可在当时 , 梅州的民宿还不甚发达 , 更不要说在基础设施较落后的山村里开民宿 。 出于经营考虑 , 梁志龙决定“以退为进” 。
由于没有经验 , 他也走了不少弯路 。 曾以加盟的形式开了连锁民宿 , 可模式照搬并不适用于当时当地的情况 , 他越来越意识到 , 民宿是个性化的产品 , 不能一味求同 。 于是 , 他退出加盟 , 于2016年在彬芳大道曾宪梓中学附近 , 利用民居打造了首家民宿——“又见”民宿 。 木质的招牌、墙面、楼梯 , 各具特色的摆件 , 诗意的房间名 , 所有设计均由梁志龙一手主导 。
得益于极具客家风情的装潢以及温馨舒适的环境和服务 , 梅州“又见”民宿广受好评 , 渐渐小有名气 。 “它有区位优势 , 位于闹市中、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 当时也算是梅州比较有特色、较为先行的民宿 。 ”梁志龙说 。
打响了“又见”的品牌名气 , 梁志龙又开始跃跃欲试 。 “以前去过大理等地 , 参观过由古旧民居改造成的民宿 , 我一直就有这种想法 。 而在本地 , 玉庭楼等古民居的活化利用让我更加坚定 , 改造古民居这个想法是可以实现的 。 ”梁志龙说 。
他带着这个想法 , 找到了钧质楼 。
精细打造:老屋又见新气象【说走就走旅游群|老屋又见新气象:精细打造木屋古韵!梅江区这家“网红”民宿不一般】钧质楼建成于1943年 。 据业主熊列长介绍 , 其在印尼打拼的伯父熊钧康和父亲熊质康为了孝敬在家乡的奶奶 , 特意建造了具有客家传统特色的民居 , 并取名为“钧质楼” 。 钧质楼由其母亲一手包办建成 , 对其一家意义深厚 。 可随着众人逐渐搬离 , 老屋面临破败 。
经过协商 , 他把钧质楼交给了梁志龙 。
“很有设计感”“有特色”……在点评网站上 , 不少住客对又见·钧质楼的装潢设计表达了认可 。
改造中 , 钧质楼借鉴了江浙一带的房屋设计 , 墙面开圆孔增加透光面积 , 用透明隔板阻隔、分流雨水 , 改善传统老屋阴暗潮湿环境;改变房间格局 , 增加公共空间;重新铺设排水排污管道……“改造老屋比想象中困难很多 , 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 我们当时预算是四百多万 , 但是最后总共花了一千多万 。 ”梁志龙告诉采访人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