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民建议丨乱停车!乱搭建!乱堆物!城市“啄木鸟”之问:谁堵住了小区生命通道?( 三 )
【回应】
虹口区江湾镇学府居委回复采访人员称:车位确实是街道牵头划线,但居民停车难是造成消防车道受堵的主要原因。学府花苑808户,1996年建造的小区由四幢高层和其他多层售后公房组成,是混合型小区,没有地下车库,地面车位捉襟见肘,210个车位,但实际车辆有300辆。只有解决好小区停车缺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命通道不畅的问题。目前已经动员业委会、物业多方劝说准备新买车的居民,待消化解决了现有停车缺口后,再允许新办小区停车证。
关于消防车道的禁停划线,小区居民也有反映,目前物业已落实了专业公司,最快下周就能上门测量,将尽快做好消防车道的禁停区域划线,并将根据消防车道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现有车位,还居民一个安心安全的居住空间。
【现场五】各种车辆一起添堵
16时20分 常德路1298弄长寿新村小区
长寿新村内也有一个变电站。采访人员观察到,变电站一侧成了“机动车固定停车位”,整齐地停放着3辆私家车;变电站另一侧则几乎沦为了“非机动车停车位”,数十辆自行车、电瓶车在这里停靠着。
不过,这里却是消防车进入小区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如果消防车一旦驶入小区,在这里拐弯的话,不仅要“让位”于机动车,还要“躲避”非机动车,即便通道能够容纳消防车的宽度,也需要耗费不少时间“调度车辆”。
“我们小区,停车难是个大问题。”小区物业经理承认,小区变电站旁的3个机动车停车位,最初就是由物业“划线”的。“当时,小区里车位实在紧张,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这里不能停车。”
【回应】
长寿路街道回应采访人员称:长寿新村1995年竣工,面积56788平方米,小区共有754户,属于人口密度高的老旧小区。而小区停车位仅80个,目前尚有220个停车位缺口,停车难问题长期存在。
关于变电站周边停车的问题,长寿路街道办事处房办负责同志、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察看,了解情况,要求物业立即整改,规范停车位设置,重新规划停车线,及时在变电站周边划出禁停区域,并组织保安、志愿者巡逻,加强宣传解释,文明劝阻,确保生命通道畅通。
下一步,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将加强对居民区停车管理的指导;居民区党组织将发挥党建引领,协同“三驾马车”,通过红色议事厅平台,加强与小区居民沟通交流,共商共议停车难问题,尽可能内部挖潜,找到解决停车难的最优方案。
【建议者心声】
我会一直忙到忙不动为止社区巡访志愿者 罗惠康
我今年80岁整,从小喝着黄浦江水长大,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社区巡访,我已经坚持了20多年。几乎每天早上,6时刚过,就带着一个面包、一瓶矿泉水,去周边小区“逛”起来了。
近些年来,我关注最多的就是居民小区。我发现,违法建筑、乱停车、乱堆物……不少小区的消防通道就这样被堵塞了。我看了之后,非常着急,因为这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呀!所以,我赶紧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画面,赶快写信寄给你们,希望能通过新民晚报的呼吁,尽快解决问题。
在这些年的巡访中,我最开心的就是提出的建议,通过相关部门的全力推动,落到了实处。但我也是个“犟脾气”,始终会“盯着不放”,可我是“对事不对人”,只要事情解决了,我会马上“点赞”。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也会越来越好。社区巡访,是我热爱做的事,我会一直忙到忙不动。
民有呼声,我们就有脚步声社区巡访志愿者 徐佩兰
我参加社区巡访将近四年了。这次,看到新民晚报上的《上海民声——人民建议征集专刊》后,我们这群志愿者就商量着,要梳理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向晚报、向相关部门反馈。
为此,近几个月来,我们顶着烈日,一个个点位跑,一个个现场“追”,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冷暖自知。不过,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热爱这座城市的社区巡访员,我肩膀上有这样一份责任。
对于一些“老大难”案例,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盯住不放,做到老百姓有呼声,我们巡访员就有脚步声,真正起到解决案例的桥梁、纽带作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句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我们愿意继续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这座我们始终热爱着的城贡献自己的热血。
【采访人员手记】排堵
“小区消防通道被堵”早不是一个“新问题”了,是真真实实的“老大难”。从今年以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9200多个诉求,已可见一斑,这就是老百姓真真切切的“急难愁盼”。
去年以来,本报就多次关注这一“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中的顽症痼疾,新民晚报旗下新民帮侬忙连续发布《火炎焱,有多少消防通道被堵?今年,市民诉求3800多!》《乱,横行无忌!乱,步步惊心!这小区,乱到不忍直视!》《五六年了,生命通道堵堵堵!这小区,真不怕摊上大事啊?》等报道。
《消防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但“禁令”之下,“生命通道”为何依旧“肠梗阻”?采访中,我们听到了一大堆的理由:乱搭建,生活所需;乱停车,生活所需;乱堆物,还是生活所需……这些话貌似成立,但其实都是小家的“一己之私”,比之于大家的“生命安全”,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推荐阅读
- 大单|只钟情中国!阿富汗千亿大单点名让中方拿下,美建议却被回绝
- 洋州老张|浙江人民有福了!时速350公里新高铁全线开工,途径4市设站10座
- 招聘|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招聘,报名正在!
- 人民币|中国数字人民币+日本扭蛋机?意想不到的组合来了
- 做法|张鹤伦建议栾云平要接受创新,孟鹤堂打抱不平,谁注意栾队的做法
- 考试|海云天科技完成2020年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考试技术服务
- 加德满都谷地|尼泊尔总病例数超10万 专家建议首都地区应重新封锁
- 数字|以红包试水用户体验 数字人民币加速推广已成趋势
- 大数据|人民日报:在线旅游,规范也须在线
- 教育|人民锐见:零容忍“播独”教师,学校不是揽炒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