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寻水记


(丽江市政协驻村工作队  李鹏)初夏的一天下午 , 船房乡嘎佐村10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蔡朝富极其兴奋地冲进村委会 , 满头大汗的对市政协驻村工作队说:“我找到水源了 , 就在我家西南面的箐里 。 我看了好几天 , 每天那箐沟里岩石缝下都出水 , 快 , 我领你们去看 , 这回我们家的水有着落了!”
蔡大叔气喘吁吁地站在为民服务中心门口 , 他犹如沙漠中的行者找到了水源 , 迷航中的行船找到了灯塔,期盼的眼神逐一和我们三人交流 。 为什么嘎佐村的村民会对水有如此的渴望 , 那应该从嘎佐村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说起 。
丽江|寻水记
文章图片

嘎佐村 , 这个滇西北大山深处的傈僳寨子 , 位于丽江市华坪县船房乡鸡冠山下 , 手扒岩边 , 村周围连绵起伏的青山 , 如同一条条巨龙在云中翻腾 , 这些大山便组成了嘎佐村 。 “嘎佐” , 傈僳语意为有肉吃的地方 , 但相反的是高山傈僳族同胞不仅吃肉困难 , 连饮水都十分紧张 。 自古以来 , 嘎佐村上半山傈僳族同胞由于水源性缺水 , 一直过着靠天吃饭 , 望天吃水的生活 。 嘎佐村是傈僳族直过民族村 , 脱贫攻坚后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 全村1081户 , 3024人 , 26个村民小组 , 共有1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 全村幅员面积62.4平方千米 , 海拔在1500米至2200米之间 , 而贫困群众多生活在2200米左右的高山片区 , 那里土地贫瘠 , 物产十分单一 。 而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 , 对饮水安全都做了刚性规定 , 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都要达到规定标准 。
丽江|寻水记
文章图片

 
我们工作队三人听了蔡朝富的“求助” , 由衷的为他高兴 , 因为他家就是因为缺水而贫困 , 缺水而受尽了生产生活所带来的折磨 。 就为这 , 他奔波往来小组、村委会间已有数次 。
“蔡大叔 , 你莫急!坐下来 , 喝杯水慢慢说” 。 我们工作队招呼说道 。
他喝了口水说:“你们可不知 , 前不久我去后山放羊 , 想抄近路从箐沟里爬上去 , 结果发现岩石缝里淌水 , 一连几天都有水 。 你们答应给我的胶管有用处了 。 走 , 快点 , 我们一起去看看 , 看下那股水是否可以吃?”
我们三人异口同声 , 说干就干 。 马上拿出每天山上入户必备的工具 , 手电、水壶 , 皮尺 , 干粮 , 和10组的小组长通了电话 , 相约一起去寻找水源 。
开车行驶近2个多小时的山路 , 我们到达嘎佐村10组 , 找到10组组长蔡天梅简单交流后 , 我们5人开始向水源点出发 。 工作队长朱远斌和蔡大叔负责开路 , 我负责记录蔡大叔家和水源点的海拔高差 , 夏选彬负责记录距离 。
初夏的阳光与林间的牛蚊一样毒辣 , 咬得我们手臂和脸皮都奇痒无比;而山间的毛路在雨后泥泞不堪 , 时陷时滑 。 我们顾不了那么多 , 心里就和蔡大叔一样 , 满脑子都只有“水源、水源、水源” 。
丽江|寻水记
文章图片

 
伴着蝉叫鸟鸣 , 过了半个多小时 , 我们到了蔡大叔所说的那条箐沟底 。 我们问他:“蔡大叔 , 水源呢?在哪里啊?”
“水在箐上头 , 在岩石脚底 。 ”他说 。
“我的天 , 还要爬 , 没有路啊 , 而且太危险了!”我心想 。
我回过头看蔡大叔 , 他毫无倦意的和我们交流 , 他手指着天 , 指着远处的岩壁 , 指着希望的地方!“走 , 走 , 走 , 大家注意安全 , 加把劲克服一下 , 水源就在前面” 。 队长坚定地说 。
当无数阻挡我们前进的杂草灌木被劈开后 , 沿着工作队四手四脚爬出的路看去 。 一面高耸的土黄色岩壁映入眼帘 , 岩壁由于箐沟两侧大树的树根向下伸展 , 被挤出数条裂缝 , 裂缝间伸出老树根 , 有水滴从树根上滴落下来 。
丽江|寻水记
文章图片

 
“朱队长 , 李科长和夏科长 , 你们看 , 水 , 这里有水!我准备在这里挖个坑 , 修一个小点的水泥蓄水池 , 然后你们不是答应资助我一些胶管吗 , 我就用胶管把这些水接到我家里去 , 这下我喝的水 , 牲口喂的水不缺了” 。
我们三人看了一下测量数据 。 蔡朝富家海拔2196米 , 水源点2184米 , 所谓的水源点海拔低农户家12米 。 两点之间步行距离2041米 , 如果能引水都需要2千多米的胶管 。 与此同时 , 我们问组长:“这个箐里常年都有水吗?”
组长说:“这个箐沟是不出水的 , 它不是水沟 , 高处也没有水源 , 只是在雨季时段 , 雨水被植被暂时性地吸附住 , 顺着大树根脉 , 沿着岩石缝隙往低处流下来 , 只能算作暂时性的水源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