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二战回忆录序

有一天 , 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 , 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 , 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 , 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 , 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 不需要打的 。丘吉尔认为 ,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做的第一件蠢事就是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要德国缴付巨额赔款 。 现代战争费用之巨是任何战败国都付不起的 , 因此赔偿是做不到的 。 事实正是如此 , 战胜国虽然没收了十亿镑的德国资产 , 却又给了德国十亿五千万镑以上的贷款 , 使德国经济迅速复兴 。 英、法的政客们为了赢得选票 , 不敢向人民说清楚事实真相 , 仍使劲宣传要“压榨德国” , 逼德国交出“最后一分钱” , 以示自己有多么爱国 。 这种做法只会煽起德国民众的民族仇恨 , 英、美的贷款再多 , 他们也毫不感激 。 德国人把实行西方式议会民主的魏玛共和国看作是敌人强加给他们的 。 这种刻毒的民族主义仇恨集中体现在希特勒的身上 , 形成他那丧心病狂的反犹太主义和日耳曼民族优越论 , 他决心要把德国人民引向一场复仇战争 。丘吉尔认为 , 要掠夺一个战败国 ,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所需要的、可以搬动的东西运走 , 和驱使战败国一部分人担任永久的或暂时的劳役 。 ”他说斯大林在“二战”结束时就是这么干的 。丘吉尔认为 , 战胜国做的第二件蠢事就是彻底拆散了奥匈帝国 , 东南欧迅速分裂为许多小国 , 结果使德国相对地扩大了 。 战后英、美两国还很热心地凿沉自己的军舰 , 拆毁自己的军事设备 , 并且强烈反对法国维持一支以普遍服役为基础的军队 。 与此同时 , 英、美却在华盛顿会议上允许日本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 。1933年 , 希特勒上台后立即秘密地加速重整军备 。 他干得实在出色 , 以致两年后就有足够的力量提出公开挑战了 。1935年 , 德国实行陆军普遍征兵制 , 并正式成立空军 , 接着又大造军舰和潜艇 。 国际联盟对德国公然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为 , 只是在口头上提出抗议 , 而没有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决心使用武力来制止德国的扩军备战 。希特勒摸清了英、法政坛上那些夸夸其谈的政客们的短视和软弱 , 就抓紧时机大胆出击了 。 1936年 , 他派军队占领了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的“非军事地带”莱茵兰 。 起初 , 他还有所顾虑 , 为了迷惑对手 , 便宣称这次占领“纯属象征性质” , 还虚情假意地提出要与东西方邻国订立为期二十五年的互不侵犯条约 。 欧洲各国的当政者们竟会因此而感到心安理得 , 面对希特勒的挑衅不加理睬 。 这时 , 德国的空军力量已逐渐超过英国 , 陆军力量也逐渐超过法国 。 1938年3月 , 德国悍然吞并奥地利 , 并把下一个攻击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 战争危险迫在眉睫 。这时 , 苏联发出了警报 , 它建议与英、法等国举行会议 , 商讨对付德国威胁的办法 , 但是 , 英、法主政者们对苏联建议的反应都很冷淡 。 尽管丘吉尔一贯反苏反共 , 但他却认准纳粹德国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 强烈主张与苏联结盟 , 但英国首相张伯伦对他的意见置若罔闻 , 一心推行“绥靖”政策 , 紧接着就是张伯伦的德国之行 。1938年9月30日 , 张伯伦和希特勒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 用出卖捷克的可耻代价 , 换取希特勒表示和平意愿的一纸空文 。 当时 ,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还是很有市场的 , 回英国时 , 他不断向对他欢呼的人群挥动有希特勒签字的那份联合声明 , 并宣称“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英国下院就张伯伦与希特勒的协定展开辩论 。 丘吉尔发表演说:“他(希特勒)先用手枪对着你 , 要你给他一英镑 。等如数照给之后 , 他又用枪口对着你 , 要求给两镑 , 最后那个独裁者答应先收一镑十七先令六便士 , 剩余的部分要你保证随后付清 。 ”为了说明一旦捷克斯洛伐克被希特勒吞并会对欧洲力量对比产生什么影响 , 丘吉尔欲擒故纵 , 先说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很小 , 陆军也不大 , “只比英国的大两三倍” , 捷克斯洛伐克的军火工业也不大 , 只比意大利的“多两三倍” , 听众这时才大吃一惊 , 认识到捷克斯洛伐克在未来战争天平上的重要分量 。 这是丘吉尔在长期议会政治中磨练出来的高超的演说技巧的一个典型范例 。 尽管他的话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但是在投票表决时 ,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仍以多数票通过了 。苏联对纳粹的战争威胁并没有坐视不管 , 9月21日 , 苏联外长李维诺夫在国际联盟大会上以鲜明的态度谴责德国 , 并表示愿同法国一起全力援助捷克斯洛伐克 , 但是 , 这种正义的呼声竟然对英、法政府的对德政策丝毫不起作用 。 究其原因 , 首先是英、法以及东欧诸国领导人顽固的反共偏见在起作用 。 在希特勒完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以后 , 苏联政府于4月16日又一次提出与英、法及波兰等东欧国家结成反德同盟的建议 , 但是 , 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各国领导人不愿与苏联结盟 。 他们深恐接受了苏联的援助 , 苏联就将以大军入境的形式来保护他们 , 这样就势必把他们的国家“并入共产体制之内” 。 波兰、罗马尼亚、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感到进退两难 , 它们既怕德国的侵略 , 又怕苏联的援助 。 另一个原因是短视的、偏狭的民族利己主义 。 例如:捷克即将被吞并时 , 波兰等国理应感到唇亡齿寒而全力支持捷克 , 但是 , 事实恰恰相反 , 波兰当局居然还有心趁火打劫 , 对捷克提出最后通牒 , 要求其割让特申边区 。 此外 , 匈牙利也想分得一杯羹 。苏联既然未能与英、法结成同盟 , 斯大林为了苏联自身的利益 , 在与英、法继续谈判的同时 , 开始秘密地与纳粹德国举行谈判 。 5月3日 , 苏联外长李维诺夫突然被免职一事是苏联外交政策向德国靠拢的征兆 , 因为李维诺夫一贯主张与英、法结盟 , 再加上他是个犹太人 。 就这样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条款终于在1939年8月23日深夜签订 , 仅仅过了一星期 , 9月1日 , 德军就大举入侵波兰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爆发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