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成长新路径:用互联网手段带乡村教育“弯道超车”
_原题为 教师成长新路径:用互联网手段带乡村教育“弯道超车”
“现在乡村的教室都盖得不错了 , 最大的不均衡是在教师资源上 。 因为条件艰苦 , 没有优秀教师能长期在乡村学校待下去 。 ”在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看来 , 对乡村教育来说 , 比硬件投入更重要的 , 是对教师的培训 。
提高贫困乡村的教育质量 , 核心在于老师 。 而对于青年教师 , 特别是新教师来说 , 师资培训是最需要的 。
“作为乡村一线教师 , 经常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 想要解决却不知从何下手 。 ”洋葱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指出 , 这个群体没有经验、没有方向 , 往往不是他们不想改变现状 , 而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变 。
在他们两位看来 , 乡村教育如果沿用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 , 很难改变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 。 而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大面积普及 , 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可能 。 “未来可以尝试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 , 让乡村教育实现弯道超车 。 ”汤敏说 。
这对乡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更高的考验 。 汤敏希望 , 打造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成长平台 。
2017年起 , 汤敏主导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简称“青椒计划”)正式启动 , 全国23个省份的乡村青年教师 , 每周三晚与周六晚两次课 , 在手机或电脑上参加“青椒”培训 。 迄今 , “青椒计划”已经历经三届 , 总共覆盖全国249个区县的1万余所学校 , 近6万名乡村青年教师 。
与传统师训项目不同的是 , “青椒计划”联合了多方 , 包括企业、学术、公益机构等 , 通过“互联网+”方式连接优质的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 , 探索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的助力乡村教师发展的新路径、新公益、新模式 。
洋葱学院则是“青椒计划”链接的重要资源方之一 。 这个在线教育企业把所有商业付费产品免费向乡村中小学开放 , 帮助乡村教师开展日常教学 。
2010年 , 杨临风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国后发起公益项目“阳光书屋” , 在甘肃、湖南等地向农村学生捐赠定制化的硬件设备 , 希望用科技的力量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 三年后 , 他又联合创办洋葱数学(后更名洋葱学院) , 专注研发在线教学资源和软件 。 从公益机构转型而来 , 这让洋葱学院天生就带有社会企业的基因 。 用杨临风的话来说 , “做这件事一开始希望解决的就是社会问题” 。
六年来 , 洋葱学院先后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美丽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等公益机构深入合作 , 已经惠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500余所乡村学校超过5万名乡村教师 。
文章图片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横岩中学王紫月老师利用洋葱学院开展课堂教学 。 受访者供图 。
■对话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
洋葱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
当代乡村教师教学和师训的痛点
新京报:目前乡村教师在教学上的痛点是什么?
杨临风:乡村青年教师一个很大的挑战 , 就是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 让已经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 , 很多老教师都不一定能搞定 。
另外一个问题是 , 很多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很有限 , 尤其数学中有很多抽象概念 , 可能只会拿着粉笔写、看着教参讲 , 当学生听不明白、不感兴趣的时候 , 老师就慌了 。
新京报:目前乡村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大概是怎样的?
杨临风:尽管和城市尚有一定差距 , 但硬件设备基本完善 , 制约乡村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少优质资源和信息 。 虽然大部分乡村青年教师具备日常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 但毕竟受环境的局限 , 信息获取上难度会大一些 , 他们得到的优质信息是不够的 。
从专业性上来讲 , 信息化教学强调几个能力的综合 , 一是对学科内容本身的理解 , 二是对教学法的理解 , 第三才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 乡村教师缺少这样可落地的方案 。
新京报:洋葱学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杨临风:我们会尽可能将信息化资源、软件、平台、工具、培训结合为一体给到教师 , 让他们能够用起来 , 手把手教他们能够落地的框架和手段 , 以及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常态使用 。基于这些 , 我们再去培训他们一些稍大一点的方法论 , 教学流程整体是什么样 , 课堂环境应该怎么设计等等 。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播放我们的视频课程 , 每个视频只有5~7分钟 , 但这一小部分内容对于点燃学生的兴趣 , 以及打通一些关键的、难于理解的部分是很有用的 。 播放完之后 , 老师可以进行提问引导 , 与学生互动 , 这样学习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
新木桶理论下的教育公益
新京报:“新木桶理论”在“青椒计划”中如何体现?
汤敏:“新木桶理论”是把每一个公益机构看成是一块木板 , 每个公益机构把自己的最强项拿出去跟别的机构合作 。 我们联合了国内30余家优秀教育公益机构、企业、政府组织、学术研究机构 , 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沪江互加计划、洋葱学院等社会跨界资源 , 让每个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长板”作用 , 为乡村青年教师 , 尤其是特岗教师提供为期一年的、专业的、社群化的系统性培训 , 并持续提供其他相关支持 。
推荐阅读
- 胡小强|“成就学生就是成长自我”
- 乡村波比|野猪被禁止食用,农村野猪泛滥,糟蹋庄稼,该如何解决?
- 刘杰|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邀请刘杰老师来校做“教师成长”专题讲座
- 班级|【班级风采】入学30天,我们在成长!
- 广东|“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成长
- 标准化|温斯顿英语课程体系全新解析:探索成长,遇见未来!
- 教育|给教师摊派献血指标是一种懒政思维
- 快手|快手电商好物联盟发布招募令,将以优质货源助力新主播成长
- 普查|世界精神卫生日,成都将对10000余名教师启动心理健康普查
- 扶贫|数字乡村|德生科技助力各县构建电商扶贫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