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记|难道真是“官迷”?,孔子“真身”为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 )


时代印记|难道真是“官迷”?,孔子“真身”为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文章图片
孔子一生都在希望自己能够在官场上实施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学术主张 , 从而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 因此他一直以来都急于从政 , 这可从下边一个例子可看出 。 有次 , 子贡跑去问孔子 , 如果他有一块美玉 , 则要将之收藏起来 , 还是要将之卖了呢?孔子建议说 , 卖了吧 , 卖了吧 , 我正等一个好价钱呢 。
这里边采用了一个隐喻的说法 , 事实上就是子贡请教其老师 , 作为一个有能力 , 有实力的君子 , 是遁于山林成为一名隐士好 , 还是去朝廷做官造福于百姓好 , 孔子对此的答案是去做官好 , 并说 , 我正在等一个好的买主 , 即一个"识货"的伯乐 。 孔子一生中曾有两次做官的机会 , 一次是公元前501年 , 一次是公元前490年 , 但很可惜都是叛官招其去治理 。
【时代印记|难道真是“官迷”?,孔子“真身”为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孔子为了能够做官 , 在宣扬自己的主张时 , 曾说过"苟有用我者 , 期月而已可以 , 三年有成 。 "即如果有人肯招聘我去治理邦国 , 则一个月就可以看到些效果 , 三年就能有大的变化 。
时代印记|难道真是“官迷”?,孔子“真身”为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文章图片
孔子虽然很想做官 , 也经常推销自己的学生去做官 , 却并非是一个"官迷" 。 孔子做官是有原则的 。
第一 , 天下有道 。 即有一个政治清明的官场环境则出来做官 , 若是政治腐败 , 政治环境暗淡 , 则去作隐士 。
第二 , 取之有道 。 "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 。 贫与贱 , 是人之所恶也 , 不以其道得之 , 去不也 。 "
也即是说 , 荣华富贵虽是大家都想要的 , 但如果得到它的途径是不正当的 , 那么君子是不会要的;贫穷和低贱是大家都不喜欢的 , 但如果避免它的途径是不正当的 , 那么君子宁可贫贱也是不会去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