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观澜|每年4000多万老人“跌倒”:“老有所养”有许多细致工作要做

新华社《半月谈》9月5日报道: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 , 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 根据测算 , 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 其中约一半发生在家中 。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截止到2018年末 ,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 , 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 , 占总人口的11.9% 。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 , 老龄人口居世界之首 , 而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在增加 , 其中山东、辽宁、四川、重庆和江苏5个省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
老龄社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 一年4000多万老人跌倒 , 给老有所养提出了具体挑战 。 对于家有“高龄”老人的笔者而言 , 这种体会格外深刻 。
去年山东冬天下了一场大雪 , 由于路滑 , 在家乡居住的老母亲散步时跌倒 , 这一次休养了20多天方好 。 如果这是一次意外的话 , 另外三次就不是意外了 。 年初 , 躺在床上的母亲 , 睡觉翻身时突然从床上掉了下来 , 我们不得不把床脚用锯放短一些 , 这次跌倒又休养了20多天 。 第三次是坐着睡着了 , 突然倒向一边 , 磕倒了 , 摔得较重;第四次跌倒发生在7月底 , 解手时突然磕到 , 把腿骨跌了一下 , 医生初步怀疑有轻度骨裂 , 护理了20多天后 , 好在恢复了正常 。
在母亲4次跌倒之前 , 过去并没有发生跌倒现象 , 我们准备不足 , 在7月份摔倒之后 , 家里改变了“见好就收”的照管方式 , 开始由一人全天不间断陪同照看 。 总结这几次跌倒现象 , 感觉老年人跌倒有以下特征:一是人体机能衰老导致的跌倒 , 是突然而至 , 可能每个人来临的时间点不同 , 但家里人一般缺乏准备 , 而且跌倒治好之后 , 还容易大意 。 二是老年人跌倒 , 并不是年轻人常常理解的因为地面不平 , 像坎、台阶、下坡等 , 把人绊倒了——我母亲后两次跌倒全是在水泥平地上 。 这种在平地上的跌倒 , 是因为打盹、解手等原因 , 不小心就跌倒了 , 如果没人在眼前 , 几乎猝不及防 。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观澜|每年4000多万老人“跌倒”:“老有所养”有许多细致工作要做】我国长时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 , 这使老龄化来势汹涌 , 社会化养老发展不可能及时跟上 , 也不可能一下尽如人意 , 养老必然是社会化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 , 而且因为传统习惯的原因 , 更多的老人喜欢居家养老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做好家居适老性建设和改造工作十分重要 。
因为老人跌倒可以在平地上发生 , 地面的适老性建设就很重要了 。 2020年7月 ,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 , 要求到2020年底前 , 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 , 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 , 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潜能引导释放出来 , 发展壮大养老服务、居家养老设施、老年用品等消费市场 。
根据指导意见 , 适老性改造不只包括地面 , 而且包括门改造、卧室改造、如厕洗浴设备改造、厨房设备改造、物理环境改造、老年用品改造等诸多方面 , 这种考虑比较完备 , 有其必要性 。
从自己母亲跌倒的情况来看 , 做好“老有所养” , 进行适老性建设 , 最好从年轻时就开始 , 或者从房屋装修的时候就开始 。 让一个老人改变生活习惯是相当困难的 , 必须未雨绸缪 。 比如 , 老人如厕常常是生活中的“坎” , 如果到了老年才从蹲便器改坐便器 , 即使安装扶手 , 他也未必会用;再像电源插座及开关改造 , 也是越早越好 , 老年人晚上起床 , 第一件事是找开关 , 如果骤然变成新位置 , 使用新开关 , 老人是很难适应的 , 会出现找不到位置和无法开关的情况 。
从老人“平地跌倒现象来看 , 地面的适老性建设应该是重中之重 。 居家养老 , 如果水泥、瓷砖等地面 , 跌倒了摔得很重 , 因此 , 地面应想法进行软化改造 。 软化改造之后 , 即使跌倒了 , 也不会产生大的身体伤害 , 这当然最好是在房屋装修前就有所考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