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知识产权“早维权、快保护”有了“北京样本”
9月6日下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国际研讨会举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作为北京市向全国复制推广的重点试点经验之一,为各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供示范。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行业性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为实现知识产权的早维权、快保护,提供“北京样板”。
【北京日报客户端|知识产权“早维权、快保护”有了“北京样本”】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表示,知识产权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北京已经构建起“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七位一体”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调解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今年7月,商务部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1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向全国复制推广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其中,“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成为6项复制推广的重点项目之一,为各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供了示范。
北京在全国率先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行业性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依靠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机制作用,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为完善和优化诉调对接机制,做好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实现知识产权的早维权、快保护,提供了“北京样板”。据统计,北京市已建立的14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覆盖了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截至2020年7月底累计接受案件1.6万件。其中,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受案件3499件,调解结案2504件,调解成功率为90.69%,为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获取渠道,有力支撑了高精尖产业发展。
此外,北京在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本市发布实施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行动方案》,为更好地支持北京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知识产权制度性基础。本市还建立了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服务高精尖产业为目标,以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为核心,全力打造专利申请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绿色通道”。在司法实践方面,北京互联网法院积极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司法审判,去年在全国首次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执行“一键立案”,实现链上数据与链下司法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利用,标志着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有了成功范例。
推荐阅读
- 央视新闻客户端|海南破获建省以来最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案 涉案金额1.1亿余元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曲周:童车企业转型升级拓展海外市场
- 海报新闻客户端|罚2.4亿!证监会对乐视涉嫌欺诈发行案调查完毕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石家庄:精准帮扶助力文创企业发展
- 央视新闻客户端|宁夏首次在国际快件中发现易制毒化学品
- 央视新闻客户端|田间地头到跨境物流,China服务安排上了
- 央视新闻客户端|我们的战“疫”丨不畏艰险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守护生命
- 央视新闻客户端|服贸会冬季运动专题引关注 冰雪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 央视新闻客户端|前8月我国外贸总值突破20万亿 出口首次实现年内正增长
- 新华社客户端|放下牧鞭、告别高原:新疆牧羊人的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