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原题为_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杨帆
如果说《信条》的烧脑程度在是影史排第二 , 估计没有哪部影片敢称自己是第一 。 9月4日 , 诺兰新片《信条》在国内上映 。 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 三天后 , 该片豆瓣评分从首日的8.3一路降到了7.9(截止9月6日中午12时) 。
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文章图片
不过 , 《信条》的票房却稳步上升 , 截止9月6日上午11点半 , 该片已斩获1.7亿人民币 , 超过《八佰》 , 暂居日票房榜首位 。 也正是因为中国影市的强力助推 , 《信条》的全球总票房已于9月5日破1亿美元 。 这是自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 , “战绩”最好的好莱坞院线大片 。
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文章图片
由于美国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电影院还未全面开放 ,《信条》的主要票仓主要是中国内地以及欧洲、东南亚等市场 。 从9月4日开始 , 影片在美国以外上映的市场将超过70个 。
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文章图片
《信条》在中国内地上映后 , 影片首日6037万人民币 , 和2017年 《敦刻尔克》首日票房5753万相当 。 周六较首日上涨41.6% , 涨幅略高于三年前的《敦刻尔克》(上涨了37%) 。
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文章图片
目前 , 《信条》累计票房已超过 《多力特的奇幻冒险》的1.35亿位列年度进口票房亚军 , 暂时仅次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44亿 。
同时 , 《信条》的内地市场仅用两天便已成为其在全球最大的票仓 。 2014年 , 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国内票房8.76亿 , 《敦刻尔克》2017年在内地市场累计票房3.39亿 。 按照目前《信条》的票房走势 , 该片有望在一周内超越《敦刻尔克》 , 而总票房超过《星际穿越》也绝非难事 。
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文章图片
《信条》上映后 , 国内观众对其评价比较两极 , 该片在网上引发了各种热议和剧情解析 , 其全民参与热度甚至超过了十年前诺兰执导的《盗梦空间》 。 一部分观众抱怨剧情太难懂 , 这极大影响了该片在票房的评分 。
目前《信条》的豆瓣评分在诺兰11部电影中排倒数第二 , 仅高于7.5分的《失眠症》 。 另一部分观众则称赞烧脑过瘾 , 想要二刷三刷的人不在少数 。
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文章图片
尽管很多人在看《信条》前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 甚至提前做了功课 , 看完依然一脸懵 。 正如很多人所说 , 这部电影是导演诺兰“目前观影门槛最高的电影” , 如果不掌握一些相关科学知识 , 不在观影全程都保持全神贯注 , 有些地方依然会各种不懂 , 可喜欢《信条》的影迷却将该片视为神作 。
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文章图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作品一贯以“科幻烧脑”著称 , 这次 , 他在《信条》中提出了“时间逆转”的概念 , 神秘特工以“时间”为武器 , 拯救危在旦夕的世界 , 一些观众评论说 , “看完出来想倒着走” 。
有媒体称 , 这次看过影片和没看过影片的观众罕见地没有为剧透而“吵架” , 因为“想剧透也透不明白 , 看了剧透也看不懂” 。
封面新闻|《信条》口碑“熵减”,这部烧脑大片的票房却依然“熵增”
文章图片
《信条》里有很多非常专业的词汇 , 比如时间钳形运动、熵增熵减……在很多剧情解析的文章里都最先科普了熵这个概念 , 因为这是看懂《信条》的其中一把“钥匙” 。 熵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 , 由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54年提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