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注册制下IPO盛宴来了,投资逻辑如何谋变?

_本文原题为 注册制下IPO盛宴来了 , 投资逻辑如何谋变?
创投|注册制下IPO盛宴来了,投资逻辑如何谋变?
文章图片
“资本市场开始启动3.0版本 , 创投机构有望实现良性循环 。 ”
“注册制下 , 原有的投资逻辑逐渐失效 , 个人投资亏损将加剧 。 ”
“高风险带来不了高收益 。 ”
在日前前海基金小镇举办的“2020大湾区前海资本夏季论坛”上 , 多位创投界人士对注册制下创投行业的变化给出了自己的研判 。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在深交所敲响了响亮的钟声 ,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科创板之后再一次盛事 , 注册制时代正式开启 。 数据显示 , 2020年上半年A股上市企业达119家 , 同比增长80% , IPO募资总规模已达1392.7亿元 , 同比增长超130% , 创下5年以来新高 。
毫无疑问 , 中国资本市场将在注册制改革下迎来一场IPO盛宴 , 同时对中国创投行业来说 , 也是一次退出盛宴 , 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 已成为当前行业的共识 。 但在行业仍处于募资难的环境下 , 如何抓住这这一历史机遇 , 却引发了行业的深思 。
创投开启3.0版本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 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 而当前注册制的落地 , 则是中国资本市场开启3.0版本 , 创投行业也将在这个时候面临深度洗牌、重塑 。
肖水龙指出 , 资本市场1.0时代下 , 企业上市以指标制为主 , 市场化程度较低 , 在这个时代中 , 人民币基金数量较少、规模较小 , 且以政府背景创投基金为主 。 受限于人民币基金的投资观念 , 本土创投在那个时候就错过了腾讯、阿里这种超级互联网企业 , 而美元基金则为当时的主导 , 中国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红利基本都由美元基金收获 。
资本市场的2.0时代 , 则以审批制为主 。 这个时候 , 大量本土人民币基金开始诞生 , 从前期的PE为主 , 逐步发展为天使、VC、并购基金等多元化业务并存的格局 。 肖水龙回忆 , 2009年创业板开板以后 , 确实形成了部分企业的赚钱效应 , 于是后来的投资机构多、资金也多 , 不少资金在这种赚钱效应之下进行盲目投资 , 最后也有没赚到钱的 。 在随后起起伏伏的资本市场中 , 创投机构的项目退出也开始慢了 , 退出难成为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
注册制的来临 , 则是资本市场3.0时代的开启 。 肖水龙认为 , 一方面 , 创投机构此时的退出路径更加通畅;另一方面 , 创投行业依然没有摆脱募资难、投资难的困境 。 在此背景下 , 创投机构更需要进一步往专细化、早期化方向发展 。 此外 , 创投机构要更强调投资服务的体系化 。 “创投机构将面临优胜劣汰 , 优胜机构有望实现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 持续发展 。 ”肖水龙说 。
向支持企业创新和价值投资转变
抓住注册制下的发展红利 , 成为创投业的共识 。 但随着注册制的来临 , 市场规则、投资逻辑、市场风险都将发生变化 , 创投机构如何迎变?
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指出 , 注册制下 , 创投的核心投资逻辑 , 将向支持企业创新和价值投资转变 , 包括对风险的判断 , 也会发生变化 。 对于注册制实施的效果 , 熊钢认为 , 未来的一两个月至半年 , 市场的走向都很难判断;而从中短期来看 , 也是利空的 , 原因是注册制之下 , 退市将变得更加高效和持续 , 企业退市会越来越快 , 原有投资逻辑逐渐失效 , 个人投资者的亏损会加剧 。
但长期来看 , 熊钢认为 , 市场本身有内在的周期和规律 , 没有什么长期向好的市场 , 但在注册制的背景下 , 则可以做一些比较明确的预测:第一 , 随着注册制不断优化 , 追责制度的不断完善 , 以及做空制度的推出 , 拥有技术和商业核心能力的企业可能会不断涌现 , 好企业会越来越多;第二 , 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逻辑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 不是搞概念、讲故事、做预期 。 “长期来看 , 我们要像美国这样成功的施行注册制的资本市场靠拢 , 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 。 ”熊钢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