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陈凯歌,你到底有多喜欢《孩子王》?
提起陈凯歌 , 大多数的人想到的 , 一定是《霸王别姬》和他后期那些毁誉参半 , 甚至引发无数吐槽的作品 。
1993年 , 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陈凯歌 , 在尝试过《边走边唱》以后 , 似乎真的找到了可以同时容纳他的文学傲骨和时代需求的平衡点 。
他执导的《霸王别姬》更是一洗《孩子王》的前耻 , 拿下了戛纳的最高奖项 。
本文插图
可兜兜转转几十年过去了 , 陈凯歌却坦言 , 他最喜欢的作品 , 却是那部被一群无知的人嘲笑为“金闹钟奖”的《孩子王》 。
“这是我拍摄的影片中最重要的一部 。 也是我自己最喜爱的一部 。 ”
陈凯歌 , 到底有多喜欢《孩子王》?
本文插图
01、陈凯歌的最后一部纯艺术作品
陈凯歌出身电影世家 , 恢复高考的时候 , 本想考文字类的中文专业 , 经过一番周折 , 考上了北影的导演系 。
走导演这条路 , 算是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 , 但却违背了他自己的本心 。
毕业以后分配到新成立的儿童电影制片厂 , 在人才济济的地方 , 根本没有陈凯歌什么事 。
事业遇冷之际 , 他开始了对《孩子王》的改编 。
本文插图
阿城的“三王”里 , 《孩子王》最简单 , 因为简单 , 有人告诉陈凯歌《孩子王》搞不成电影 , 也因为简单 , 有人跟他说可以搞成一部好电影;
陈凯歌对着小说 , 琢磨了许久 , 横看竖看 , 才看出点意思 。
写剧本的时候 , 陈凯歌常常感觉故人入梦来 , 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知青的那些年 。 那种模糊了的美丽 , 让他坚信 , 自己和知青生活之间 , 存在着时间差 。
当年 , 张艺谋所在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 他兴致勃勃带着自己改编好的《孩子王》剧本前去 。
本文插图
但最后拍了《黄土地》 , 接着 , 拍了《大阅兵》 。
1986年 , 他终于得到了当时的“金鸡奖养鸡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支持 , 得以拍摄《孩子王》 。
这过程中 , 先是选角的替换 , 从素人换为谢园 , 接着是拍了一个多月的片子废了 , 只能重新拍摄 , 然后是拍摄时期 , 被当地的一些人阻挠 , 差点跟人干架 。
对于这部作品 , 陈凯歌是带着虔诚的姿态和对自己 , 对观众十分的诚意的 。
本文插图
从符号化的寓意上 , “上水下牛”这个前后出现了3次的不存在于字典里的字;而这个字是老杆儿创造出来的 , 来源于他自己最直接真实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
重点 , 突出在“真实”这个词上面 。
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下的教育 , 早已经失去了最本真自然的学习姿态 , 这是陈凯歌借着老杆儿这个形象 , 想要表达的东西 。
王福抄字典 ,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
本文插图
从故事性的叙事上 , 电影使用了大量的空镜头 , 特殊的五分之一构图方法 , 还有对自然色彩的渲染上 , 突显的 , 是“自然”“平淡”二字 。
时间 , 在日幕下 , 夜幕中 , 来来回回的切换 , 不变的是 , 暴烈的太阳、浓浓的晨雾, 夕阳的逆光和黑得发青的夜 , 都在无形中 , 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 , 渺小而无能为力的困窘 , 让人情难自已 。
还有无数抽象的 , 具象的镜头事物 , 都带着陈凯歌浓烈的情感诉求和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
本文插图
只不过 , 陈凯歌倾注了无数心血 , 亲自改编并执导的《孩子王》 , 并没有为他带来进一步的荣耀 。
“金闹钟奖”的嘲弄 , 将他狠狠地拍在了现实的沙滩上 。
这是他的第三部作品 , 也是他最后的纯艺术作品 , 整部片子 , 无一不在展现他对这部电影改编的诚意和艺术性 。
《孩子王》以后 , 陈凯歌出国留学 , 再回来 , 便开始在商业化的道路越走越远了 。
《孩子王》成了寄托他无限思考的最后一部艺术作品 。
本文插图
【陈凯歌|陈凯歌,你到底有多喜欢《孩子王》?】
02、文艺青年的那点情结和电影自传式的复刻
上个世纪80年代在电影界掀起的文化热 , 影响了无数电影人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润色 , 陈凯歌顺应了这种潮流 , 把自己想说的 , 都拍进了《孩子王》里 。
都说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 , 但陈凯歌的《孩子王》 , 更像是拍给知青们看的 。
推荐阅读
- 信号|《心动的信号》男四被删减后,对节目的影响有多大
- 演技|演员2:郭敬明给“毫无演技”的何昶希发S卡,李诚儒陈凯歌狠批
- 更胜一筹|成毅蔡徐坤流量同框录跑男!流量对抗到底谁更胜一筹?惊喜多多!
- Hi走啦|江苏的高速服务区有多豪华?看完我惊呆了……
- 不服|郭敬明尬捧男爱豆,现场被陈凯歌李诚儒一起怼,张大大也一脸不服
- 更深的粽|《乐夏》启示录之三:重塑雕像的权利,到底重塑了什么?
- 博览会|老字号有多受欢迎?来这个博览会看看就知道了!逛之前“神器”先备好
- 亚裔|到底有没有歧视亚裔和白人?美国司法部和耶鲁大学吵起来了
- 最热文|陈凯歌两个字评价《陈情令》,专业点评太圈粉!粉丝暴风哭泣
- 常程|炸了!跳了个槽竟要赔原单位525万,到底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