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读本;文化;儿童;德育;学生;故事;道德|在汉字文化探索中展开德育

南方日报讯 (采访人员/陈小庚)拆开父母的书信 , 尽管有很多字并不认识 , 读到书信里满满的关爱 , 小朋友哽咽了 , “大朋友”也纷纷拿起纸巾擦眼泪……2020年9月4日上午 , 在深圳书城龙华城 , 由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主办、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的《汉字德育读本》(下称《读本》)新书发布会在这里举行 , 活动由这场别开生面的小学汉字德育“公开课”拉开了帷幕 。
助儿童打下“中国底色”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 本身凝聚着巨大的道德智慧 。《读本》(1—6册)丛书总策划、广西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李人凡介绍说 , 丛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 , 精心选择96个汉字 , 通过解汉字、读故事、吟诗词、导行动 , 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 , 帮助儿童打下“中国底色” 。“教材里的故事和素材充满趣味性 , 选择的活动也充满体验性和实践性 。汉字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熟悉 , 如何将汉字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家国情怀’深入浅出地播种到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 , 那就不容易 。这套书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用儿童喜欢的体验活动将中国文化、道德伦理、家国情怀落地生根 。”李人凡说 。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说:“‘汉字德育’不是‘汉字+德育’ , 而是在汉字文化的探索中展开德育 , 这个过程如同开发‘富矿’ , 需要勘探、采掘和冶炼 , 方能炼成‘真金’ 。”执行“采矿、炼金”指令的 , 正是这套丛书的作者——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教育集团及张德芝首席教师工作室的一群青年教师 。他们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 , 活跃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
激活汉字的德育功能
《读本》从小小的汉字单位入手 , 对应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让二者有机联系 , 学有抓手:使国学的学习不至于踩空 , 使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至于迷眩;二者互动诠释 , 相得益彰 。《读本》贯穿了中国精神这一“红线” , 把中国精神的基因植入孩子的血脉之中 。
【汉字;读本;文化;儿童;德育;学生;故事;道德|在汉字文化探索中展开德育】《读本》由教师学生自创故事、自创绘本、自创插画 , 突出趣味性、亲和力 。民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小王说 , 以前她想了解某个汉字的起源 , 总是在网上搜索 , 但是父母和老师总是告诉她那些结果是不准确的 。现在有了这套读本 , 不但能告诉她很多准确的汉字信息 , 还能看到里面很多有趣的故事 , 她读了这些故事后还可以讲给家里大人听 , 爸爸妈妈也听得津津有味 。
《读本》紧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 循循善诱 , 注重学、思、践、悟的统一 , 紧贴儿童审美活动、经验和生活世界 , 又呼应了社会生活的火热场景 , 观照儿童成长大计 。如低年级设计了“汉字魔法屋”“故事大风车”“小小智慧树”“行动蘑菇街”等别出心裁的栏目 , 配以大量童真、童趣的插图 , 特别是“行动蘑菇街” , 直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 发挥想象 , 动手涂鸦 。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 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自觉激活汉字的道德智慧是学校德育的崭新课题 。“汉字德育”的灵魂 , 在于创造性地转化汉字文化 , 创新性地发展汉字文化 , 是返本开新 , 是守正中的创新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钟守权认为:“该读本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阅读中、在且行且思的体验中 , 感受中华文化、中国精神 , 润泽心灵 , 师生共育‘中国心’ , 追求成为文化‘中国人’ , 这是对小学思政课的重要补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