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独立代理人制度的争议热点及国际经验

【ZAKER|独立代理人制度的争议热点及国际经验】近日 , 银保监会就《关于保险公司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向业内征求意见 , 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 我国独立代理人发展时间较短 , 自2015年首次提出以来不断进行着行业内探索 , 逐步细化管理制度 。 北美作为成熟的保险市场 , 其独立代理人制度有着独特的历史发展和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 , 同时海外创新保险科技也在推动传统代理人制度改革 , 从传统保险公司到科技巨头、初创企业都在以科技赋能 , 求新求变 。
独立代理人相关政策梳理
独立个人代理人的概念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尚短 , 首次提出是在2015年 , 原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形成一个自主创业、自我负责、体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的独立个人代理人群体” , 其中首次提出独立个人代理人的概念 , 并且随后在2016年8月《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要“探索独立个人代理人制度” 。 尽管原保监会在2015年就已经启动了多项保险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相关管理办法的整合工作 , 但直到2018年才形成《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 , 明确了独立个人代理人的概念 , 指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指不依托任何团队的个人保险代理人” , 随后于今年4月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 提出“对个人保险代理人实施分类管理 , 加快建立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 。 今年8月 , 银保监会就《关于保险公司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各银保监局和保险公司征求意见 , 细化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 。
独立代理人新征求意见稿中对独立代理人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的定义 。
在独立保险代理人的定位上 , 新征求意见稿首先给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更为明确的定义 , “与保险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 不参加营销团队、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的个人保险代理人” 。 在展业模式上强调要破除组织层级 , 不隶属也不发展营销团队 , 只能聘请少数人员辅助工作 。 独立个人代理人的佣金与代理销售的保险费挂钩 , 取消间接佣金 , 有助于提高一线销售人员收入及稳定性 。 在业务中 , 代理人在获得授权后开展业务 , 由保险公司承担责任 , 其仍是隶属于保险公司 。
ZAKER|独立代理人制度的争议热点及国际经验
文章图片
在定位中 , “个人”的概念多次被强调 , 如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不隶属也不发展营销团队等 , 虽然可以聘请少数人员组建门店或工作室 , 但不得超过5人 , 且聘请的人员只能从事协助投保、出单、售后管理等辅助性工作 , 实际上仍是个人销售 。
在独立代理人的资质认可上 , 征求意见稿提高了独立个人代理人条件标准 , 在学历、征信、意愿等方面都增设了门槛 。 另一方面独立个人代理人甄选机制需规范化 , 保险公司需建立严格考察标准、清晰有序甄选流程、上下联动的筛选机制、高水平跨部门的面试队伍 。
而在保险公司职责上 , 征求意见稿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需要支持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展业 , 包括科学设置佣金、开发适合保险产品 , 明确授权范围 , 在政策上也有所倾斜 。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要加强独立个人代理人执业管理 , 执行销售能力资质分级要求、差别授权 , 进行日常指导、常态化排查等 , 督促代理人遵守行业行为规范 。
独立代理人制度的争议热点
如何理解“独立”?是否可以“一代多”?
在征求意见稿中 , 独立个人代理人仍隶属于一个保险公司 , 在保险公司授权下从事保险产品销售、协助保险勘查和理赔等活动 。 独立个人代理人中的“独立”是指独立于销售团队 , 自主独立开展销售 , 强调的是破除组织层级 , 打破原有的营销团队的金字塔结构 。 而欧美市场中的独立代理人是独立地为多个保险人代理保险业务 , 其“独立”是独立于保险公司 , 实现了产销分离 , 在这一点上两者有所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