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行走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强化京津冀联动 打造国际合作示范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日讯(采访人员宋雅静)天津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21日正式挂牌运行以来至2020年6月底 , 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6.9万户 , 注册资本2.33万亿元 , 是设立前历年登记市场主体的近3倍 。 围绕“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这一战略目标联动发展 , 天津自贸区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已取得突出成效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行走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强化京津冀联动 打造国际合作示范区】 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天津自贸区云座谈会上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了解到 , 天津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 , 涵盖天津港东疆片区、天津机场片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 以服务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地方特色 , 重点实施行政管理、投资、贸易、金融和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方面试点内容 。 三大片区各具规模 , 围绕“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这一战略目标联动发展 , 特别是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优势互补的“鼎立”之势 。
相关负责人表示 , 在服务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 , 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 加速推进制度创新 。 《总体方案》、《深改方案》中70余项京津冀特色制度创新措施已全部实施 , 另外推出并实施《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八项措施》《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 , 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在云座谈会上获悉 , 通过构建京津冀国际贸易大通道 , 天津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 探索口岸通关和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 , 2019年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下降至36.8和3.27小时 。
为服务京津冀企业国际化经营 , 天津自贸试验区发挥跨境本外币资金池、FT账户等跨境投融资综合功能优势 , 着力打造“走出去”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央企创新型金融板块承载地和跨境投融资枢纽 , 累计70多家央企设立超过400家创新型金融类企业;2019年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项目超过600个 , 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超过50%
在服务京津冀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 , 我们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 , 成立京津冀众创联盟 , 成功实现离岸租赁、国际保理、物流金融、医疗健康、数字经济、二手车出口等创新业务 , 促进新经济、新动能、新模式的培育 。
同时 , 天津自贸区做好总结评估和复制推广工作 。 签署津冀自贸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总结推出178项可与京津冀地区联动发展的经验案例 , 区域通关一体化、租赁跨关区联动监管、“一个部门、一颗印章审批”、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税务综合一窗等一批创新成果在京冀推广实施 。
相关负责人讲到 , 去年下半年 , 经过深入研究谋划 , 天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的措施》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提出了新一批制度创新措施 , 持续推动建设京津冀协同开放的国际合作示范区 。 一是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示范引领作用 。 支持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境外办事机构建设 。 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特殊经济区的战略协作关系 ,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 积极打造“京津冀+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出口基地 。 二是持续增强港口航运综合服务功能 。 以京津冀等经济腹地货主需求为导向 , 着力推动航运制度创新和航运要素自由流动 , 推动由贸易通道向贸易中心迈进 , 更好地服务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 。 三是不断提升跨境投融资枢纽作用 。 率先落实国家关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工作部署 , 推进京津冀金融同城化 , 充分发挥自由贸易(FT)账户作用 , 更好地满足京津冀企业国际业务需求 。 四是强化京津冀改革创新协同联动 。 加强与河北自贸试验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对比试验、互补试验 , 继续梳理发布可在京津冀推广的试点经验案例 , 推动与北京市、河北省相关产业园区开展深度合作 , 共同打造协同开放的载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