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每|19世纪欧洲各国的战术发展,步兵火力突飞猛进( 二 )
向来崇拜自己叔叔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将敢于刺刀见红视为最好的战术与军事思想 , 并在登基称帝伊始便在军中大力提倡这种攻势主义精神 。 法军在这场战争中硬是凭借着自身的斗志与勇气抵消了敌人的新技术优势 。 相比之下 , 他们的敌人奥军的状况可就要糟糕得多了 , 不仅将领指挥无方 , 队列散漫 , 各层官兵还都缺乏军事训练 , 普遍没有熟练掌握自己手里的新兵器的操作方法 。
不过 , 奥军的这些问题当时不甚明显 。 这令法军与许多军事专家产生了一种并不是特别正确的认知:战场上士气胜过一切 。 法军(以及几乎所有的欧洲军队)在之后的1870年(普法战争)中依旧沿袭着这套战争理念 , 到了1914年一战前夕甚至还更进一步地发展出了“超攻势主义” , 并最终导致了极为可怕的后果: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被送到了战场上 , 满怀热血地直面敌人的机枪、铁丝网以及堑壕 , 发起一波又一波近乎自杀的冲锋 , 白白付出鲜血与生命 。
不管怎么说 , 刺刀冲锋确确实实在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中发挥了极为显著的作用 。 落败的奥军在战争结束后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步兵战术 , 他们再一次将密集纵队刺刀冲锋定为了步兵战术的重中之重 。 等到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后 , 奥军的这套新战术遇上了普鲁士的击针步枪 , 最终蒙受了灾难性的失败 。
普鲁士王国或许是当时欧洲各国当中唯一没有模仿法军 , 而是独自发展出一套独特战术的国家 。 尽管普鲁士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也有过类似的论战 , 但争论的具体内容和结果却大不相同 。 一直到1858年 , 普军都还维持着两种火器——后装的德莱塞击针枪与前装的米涅步枪——并存的局面 。 两种步枪的基本操作方法是不一样的 , 给部队的日常训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威廉亲王敏锐地察觉出这一问题 , 他在成为摄政王接管政权后 , 于1859年正式下令 , 要求全国所有部队陆续裁撤米涅步枪并换装击针枪 , 这一全面换装计划最终在1861年彻底完成 。
至于步兵战术方面 , 普军首先考虑到的是弹药消耗问题 。 当时的高层普遍认为 , 一旦士兵手上有了一把高射速的后装步枪 , 那他就很有可能会不停地胡乱射击 , 浪费宝贵的弹药 ,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把“能发射3发子弹的时间用来仔细瞄准后再发射1发子弹” 。 实际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 , 根本就不会给士兵们多少时间仔细瞄准敌人 , 只能朝着一个大致的方向连开数枪 。
早在1853年 , 威廉亲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已经制订了新的战术条例 , 该条例规定凡是装备击针枪(只装备米涅步枪的不需要遵循这一条例)的步兵营都必须分成若干个“群”(Gruppen) , 以小规模部队来拉开散兵线 , 每个“群”由一名士官指挥 。 这一变动使得士官们从先前的“队列教官”变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小队长(他们必须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为自己的“群”做出各种判断) 。 这套新战术最终于1854年在所有步兵营内得到了推广 。
文章图片
(上图)普军猎兵与奥军骠骑兵在波迪尔附近展开激战
虽然这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个极具革命性的战术变化 , 但它在当时的实际运用及影响力颇为有限——步兵的基本行进队列依旧是密集纵队 , 散兵线的作用仍然只停留在为行进的大部队提供掩护及迟滞敌人等层面 , 并未成为主流的步兵队形 。
法军在1859年的胜利使得普军内部出现了不少“刺刀主义”的拥趸 。 按照他们的理论 , 人才是战场上的首要因素 , 只要有了足够的斗志与勇气 , 主动发扬攻势主义精神 , 军队便可以凭借刺刀彻底抵消敌人手里的后装枪或是别的什么长射程步枪的武器优势 。 他们援引了俄国军队的一句古老谚语——“子弹是笨蛋 , 刺刀是好汉”(thebulletisstupidbutthebayonetissmart) , 认为步兵冲锋才是最为正统与保险的取胜之道 。 然而他们的论调并没有占据上风 , 普军最终没有采纳这种“正统派战术” , 而是依照总参谋长的军事思想发展出一套全新的步兵战术 。
推荐阅读
- 迷彩青春|我国一口气造80艘后全部封存,伊朗求购遭拒,首款世界高速穿浪艇
- 迷彩青春|战绩10:0印证这个事实,歼-20和F-22谁更先进?中美两国各执一词
- 阳婷的青春|什么样的护卫舰居然能让海军司令来站台推销
- 解放军报客户端|有一种青春叫“线”青春,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
- 红网邵阳站|勇敢“逆行”青春热血守国门,长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无惧酷暑
- 红网邵阳站|战旗飘扬最青春
- 迷彩青春|这次出手阻拦的并非美俄,谁改帮伊朗就断它石油,购买歼-10受阻
- 迷彩青春|俄罗斯向邻国发出善意提醒,情况危急!大批F-35战机在美航母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