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的家猫|千古政坛说冯道

乱世已至!公元907年 , 当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一手灭掉时 , 远在瀛洲景城 , 一位刚满二十六岁的年轻人 , 望着天边火红的夕阳 , 他的眼里时而落寞惆怅、时而如寒剑出鞘 , 又时而静止如水 , 却始终未流下一滴眼泪 。
盛世将临!公元954年 , 当初登帝位的柴荣在巴公原大败契丹、北汉联军的消息 , 传到开封城时 , 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 , 安静地躺在病榻上 , 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 , 他的眼里噙着泪水 , 时而激情昂扬、时而低沉失落 , 最终阖上了双眼 。
“不倒翁”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玩具 , 最早起源于唐代 , 是由一种叫做“捕醉仙”的劝酒工具逐渐演变而来 , 后来被赋予人的形象 , 用来形容某些人在任何情况下 , 都能够左右逢源、屹立不倒 , 从而保持自己的权位 。
纵观漫长的中国古代史 , 如果真有这样的人 , 那冯道绝对是其中最为传奇的人物 。
彪悍的家猫|千古政坛说冯道
文章图片
冯道像
冯道 , 五代十国人 , 生于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州) , 自号“长乐老” 。 冯道的仕途 , 肇始于幽州节度使刘守光 , 后来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 , 并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等十余位皇帝 , 然而却始终居于庙堂高位且权掌中枢 , 这样的业务能力不能不让后人惊叹 。
【彪悍的家猫|千古政坛说冯道】当然 , 从古代知识分子“忠君爱国”的思想出发 , 历仕四朝十帝的冯道绝对算不上忠臣 , 到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贰臣” , 因为他既不能忠于君父 , 又不能守卫家国 , 所以后世的知识分子对他颇不以为然 , 继而口诛笔伐 。
彪悍的家猫|千古政坛说冯道
文章图片
后周世宗---柴荣
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就曾讲:“构成统治阶级的文官部分 , 丑恶并不亚于武夫 , 文官的代表就是冯道 。 ”将冯道列为 , 文官丑恶形象的代言人 , 足见范文澜对冯道的讥讽 。
北宋司马光曾评价:“道之为相 , 历五朝、八姓 , 若逆旅之视过客 , 朝为仇敌 , 暮为君臣 , 易面变辞 , 曾无愧怍 , 大节如此 , 虽有小善 , 庸足称乎” 。
彪悍的家猫|千古政坛说冯道
文章图片
宋朝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欧阳修则直接开骂:“廉耻 , 立人之大节 。 盖不廉 , 则无所不取;不耻 , 则无所不为 。 人而如此 , 则祸乱败亡 , 亦无所不至 , 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 , 无所不为 , 则天下其有不乱 , 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 , 见其自述以为荣 , 其可谓无廉耻者矣 , 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
然而 , 知识分子们所不能看见的 , 却是冯道背后那个 , 埋骨于道旁、饿殍浮于四野的乱世 。 逢于乱世 , 人命如草芥 。 冯道大概是深知这一点的 , 但初出茅庐的冯道依旧选择了勇往直前 , 想要在乱世之中 , 施展自己的抱负 , 想要践行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 用自己的力量还百姓、国家以祥和宁静 。
所以当幽州节度使刘守光 , 想要趁乱进兵中山时 , 初生牛犊的冯道站了出来 , 讲出了一番保境安民、妄动干戈的圣人之言 。 结果就是毫无悬念地被刘守光投进大牢 。 牢狱向来是块安静的处所 , 最适合“每日三省吾身”了 , 想必冯道也必是借着这份安静 , 在牢里好好地反思自己 。 所以当冯道再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时 , 他早已参透这乱世的学问 , 他的转变在《天道》一诗中 , 有着明确的体现:
穷达皆由命 , 何须发叹声 。
但知行好事 , 莫要问前程 。
冬去冰须泮 , 春来草自生 。
请君观此理 , 天道甚分明 。
身处乱世中 , 活着是第一要务 。 倘若在活着的同时 , 能够为天下苍生做些实事 , 那便是乱世中的君子了 。 此后 , 悟道了的冯道 , 便向着仕途的巅峰出发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