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我是自然村的孩子,我应该回到这里”——陈云梅:从贫困户到驻村帮扶队员( 二 )
在工作过程中 , 靠知识改变命运的陈云梅格外重视教育 。 今年贫困户杨永华突发疾病 , 大女儿正在上大学 , 小女儿又患有兔唇 , 妻子需要在医院照顾丈夫 , 全家一下失去收入来源 。 陈云梅从杨永华妻子口中知道此前大女儿想考专升本 , 家里突发变故 , 大女儿有了放弃的想法 。 陈云梅知道后 , 专门找到大女儿说“你认真考 , 考上了学费我帮你想办法 。 ”陈云梅四处奔走 , 通过网络为杨永华一家筹集了1万8千多元的救助资金 , 又向集团公司申请 , 最后集团决定负责以后两个孩子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 近日 , 大女儿给陈玉梅发来短信 , “考上了!” 。
“穷不能穷教育 , 苦不能苦孩子 。 ”在完成扶贫工作队分配的工作外 ,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陈云梅还当起了当地娃的老师 。 每到周末 , 她便召集孩子们到村委会图书室一起学习、阅读课外书、玩趣味游戏、开展心理辅导 。
2年的驻村生活 , 村里人也已经不喊陈云梅小名了 , 进村入户都喊她大名 , “大家在正视我现在的这份工作 , 也是在认可我 。 ”
深刻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从村里人变成驻村工作队员 , 角色转变的同时 , 陈云梅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村的变化 。
现在从大滩镇出发去自然村 , 是一条全新硬化的水泥路 。 而在以前 , 陈云梅记得 , 小时候的自然村出村没有公路 , 只有一条小路一路沿着河沟才能走到镇上 。 初中在镇上上学期间 , 陈云梅每次都是走路回家 , 往返需要3个小时 , 陈云梅数过 , 从家到镇上 , 一路要跨过13次河沟 。
文章图片
捐资为贫困户改造厨房
全村几代人最期盼的就是想有出村的一条公路 。 陈云梅记得 , 山对面的村砍出一条路 , 全村的人都很羡慕 。 2008年 , 灾后重建时 , 村里有了一条出村的“毛”路 , 有路但没经硬化 , “下雨一身泥 , 晴天一身灰” , 村里有人修房子 , 车也开不上去这条泥巴路 , 砖和瓦都依靠人背上去 。 摩托车可以通过“毛”路进村 , 但从镇上到村里5公里的路程 , 需要50元的路费 。 贫困村的山民 , 舍不得出这个钱 , 平日出行依旧靠走路进出村 。
而现在 , 自然村的硬化路已经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 , 包括陈云梅家在内的48户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离大山 , 在集中安置点住上了新房子 。
安置点装了路灯 , 每当夜晚降临 , 在海拔800多米的安置点 , 村民也会一起跳广场舞 。 陈云梅说 , 这是她看见最幸福的场景 。
驻村600多个日夜 , 陈云梅没有回过公司上一天班 , 有人劝她早点回公司早点熟悉业务 。 陈云梅说 , “做一件事就要做到底 , 既然选择了扶贫 , 就要坚持到最后 , 看到我们向全世界宣布脱贫奔康的一天 。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 , 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推荐阅读
- 武契奇|塞尔威亚总统武契奇:我在白宫捍卫了和中国的关系
- ipo观察|李书福的身价能赶超马克斯吗?,吉利汽车IPO后
- 中国新闻网|服贸会观察:区块链为何能成全球贸易“助推器”?
- 【】服贸会观察:区块链为何能成全球贸易“助推器”?
- 央视网|新闻观察:北京自贸区呼之欲出 实施好营商环境改革4.0系列政策措施
- 川报观察|邻水这个贫困户把院子变成了花园 还从东北“摇”回一个媳妇儿
- 澎湃新闻|全球城市观察︱搬回父母家,疫情期间“回巢”的美国年轻人
- 新闻观察:北京自贸区呼之欲出 实施好营商环境改革4.0系列政策措施
- 台海新观察|美:俄军蓄意挑衅,正面冲突?美俄叙利亚碰撞
- 麦田军事观察|还打不赢才叫怪,俄军在叙利亚连战连捷!将军们不畏死伤亲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