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计算机|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9月1日 , 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 。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出席并讲话 。 他表示 , 人工智能浪潮正加快智能增强时代的到来 , 类脑计算机将成为未来计算的主要形态和重要平台 , 将在模拟脑功能、高效实现AI算法、提升计算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独特作用 。 面向未来 , 学科交叉会聚将成为解决重大问题的新方法 , 基于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创新将成为研制类脑计算机的有效形式 。 希望今天浙江大学和之江实验室的创新一小步 , 可以成就人类美好生活的发展一大步 。
之江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表示 , 双方科研团队夜以继日 , 快速完成了研发设计 , 这一阶段性成果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 未来 , 项目团队将基于我国自主产权类脑芯片 , 研制规模更大的神经元类脑计算机 , 同时研究支撑其运行与开发的类脑基础软件体系 , 并逐步实现开源与开放 , 为我国类脑计算新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
类脑计算机|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本文插图

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
1.6米高的三个标准机柜并排而立 , 黑色的外壳给人酷酷的感觉 , 红色的信号灯不停地闪烁 , 靠得近些似乎能听到里面脉冲信号飞速奔跑的声音 。
类脑计算机|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本文插图

类脑计算机
近日 , 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Darwin Mouse) 。
这台类脑计算机包含792颗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 , 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 , 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 , 典型运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 , 同时它也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
与此同时 , 团队还研制了专门面向类脑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DarwinOS) , 实现对类脑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调度 , 支撑类脑计算机的运行与应用 。
类脑计算机|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本文插图

类脑计算机
颠覆传统的新型计算模式
对于如今在工作生活各个领域中早已司空见惯的计算机 , 或许大家已经忘了最初科学家是想通过机器模拟出一个人类大脑 。
然而计算机的发展 , 在当时选择了以数值计算见长的冯·诺依曼架构 , 也就是以数字加减乘除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架构 。 随着摩尔定理逐渐失效 , 冯·诺依曼架构带来的局限日益明显 , 存储墙、功耗墙、智能提升等问题 , 让当前计算机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
比如 , 存储墙问题是由于现有的冯·诺依曼架构中数据储存和计算的分离产生的 , “这就好比信息存储在甲地 , 要计算的时候就把信息搬到乙地去 , 计算好了再搬回甲地去 。 但搬运的速度要远远低于计算的速度 , 反而让搬运本身成为关键瓶颈 。 ”研究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潘纲说 , 这种计算模式制约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计算性能提升 。 而由此带来的数据“跑动” , 以及人工智能等高耗能计算又让功耗墙问题冒了出来 。 同时 , 数据驱动的智能算法、训练需要海量样本与密集计算 , 但举一反三、自我学习等高级能力比较差 , “现在的机器智能离人的智能差得还很远 。 ”
类脑计算机|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本文插图

研究人员在讨论
如何突破现有计算运行方式导致的计算机瓶颈?
全球科学家们再次将目光瞄准到模仿生物大脑这个最初的梦想 , 通过模拟人脑结构与运算机制来发展新的计算技术 , 以期实现高能效与高智能水平的计算 。
生物大脑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能够自然产生不同的智能行为 , 包括语音理解、视觉识别、决策任务、操作控制等 , 而且消耗的能量非常低 。 自然界中 , 很多神经元远低于100万的昆虫就能做到实时目标跟踪、路径规划、导航和障碍物躲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