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酒文化”不要也罢,废了最好!

从古至今 , 酒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 以酒联谊并成事似乎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交往手段 。 酒里乾坤大 , 有人说酒场人生 , 人生酒场 , 一桌酒 , 可以折射出众生百相 , 生旦净末丑俱在其中 , 一桌酒 , 可以演绎出一个社会 , 尊卑贵贱、虚与委蛇尽在觥筹交错之际 。在中华民族悠悠的历史长河中 , 有“对酒当歌 , 人生几何”的一代枭雄曹操 , 有“天下好酒数杜康 , 酒量最大数刘伶”一生与酒同在的 “竹林七贤”刘伶 , 有“酒熟吾自斟 , 采菊东篱下”的桃花园主陶渊明 , 有“天子呼来不上船 , 自称臣是酒中仙”能“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 , 有“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赵匡胤 , 还有“以酒试臣”的明太祖朱元璋…为远远流长的“酒文化”增添了一段段佳话 。过犹不及 , 水满则溢 , 月圆则亏 , 如果把喝酒同不相干的事情硬扯在一起 , 就令人很不爽 , 甚至非常生厌了 。全国各地关于喝酒的段子不少 , 虽有些诙谐夸张 , 但却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人在江湖走 , 哪能不喝酒?!不会喝酒,前途没有;能喝白酒喝饮料,这样的人不能要;能喝白酒喝啤酒 , 这样的人得调走;一喝就倒,官位难保 。 能喝一两喝二两 , 这样的朋友最豪爽!会喝二两喝五两 , 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半斤喝壹斤 , 使用这样的同志最放心!能喝壹斤喝壹桶 , 赶紧考虑提副总!能喝壹桶喝壹缸 , 县长市长任你当!能喝不输,领导秘书;长喝嫌少,人才难找;一半就跑,升官还早;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 ”把酒量同仕途捆绑起来 , 让人啼笑皆非 , 但在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领导干部不喝酒 , 一个朋友也没有 。 中层干部不喝酒 , 一点信息也没有 。 基层干部不喝酒 , 一点希望也没有 。 纪检干部不喝酒 , 一点线索也没有 。 平民百姓不喝酒 , 一点快乐也没有 。 兄弟之间不喝酒 , 一点感情也没有 。 男女之间不喝酒 , 一点机会都没有 。 ”把喝酒和履职联系起来 , 不全是戏说 , 在某个时期某些地方恐怕绝不是黑色幽默 。“喝酒象喝汤 , 此人在工商;喝酒象喝水 , 此人在建委;人均喝一瓶 , 此人在财政;喝酒不用劝 , 此人在法院;举杯一口干 , 此人是公安;一口二两五 , 此人在国土 。 八两都不醉 , 此人在国税;天天醉不伤 , 此人在镇乡;白啤红齐走 , 此人一把手;酒后啥不怕 , 此人在人大;喝酒不叫苦 , 此人在政府;整夜喝不歇 , 此人在政协;酒后耍酒疯 , 此人是民工 。 ”把喝酒状态同职业联系起来 , 虽有些夸张 , 但也能多多少少折映出一个时期社会或者行业风气 。“革命小酒天天醉,气得老婆睡觉背靠背, 老婆告到居委会 , 居委会主任说:我们也是天天醉;老婆告到纪检委,纪委书记说:该喝不喝也不对;老婆告到人大常委会,人大主任说:这笔开支早就在预算内;老婆告到妇女联合会,妇女主任说:我家那位也是天天醉;老婆告到市委联席会,市委书记说:喝死了我们为他开追悼会 。 ”虽有些夸张 , 但却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 痛斥了某个时期公款吃喝蔚然成风 。在华夏历史长河中 , 喝酒误事甚至丢命的典故不少 。 “酒池肉林”的殷纣王最终落得个自焚亡国的可耻下场;一代奸雄曹孟德在宛城醉酒失德 , 险些命丧于张绣之手;能喝断当阳桥的猛将张飞 , 酩酊大醉后被人枭首;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酒后常胡言乱语 , 最终被身边的宠幸的美人酒后捂死;一代诗仙李太白豪放不羁 , 最终也死于饮酒过度…据世卫组织统计 , 全球每年因酗酒而死亡的人数在250万至300万左右 。 十八大以来 , 据纪检部门和媒体公开报道的党政干部“涉酒”致人死亡案例至少有21人 , 全国每年因喝酒亡人诉诸法律的案件不少 ,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前一段时间热炒得沸沸扬扬的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酒桌闹剧 , 绝不是什么“酒文化” , 反映出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官僚习气、霸道作风、“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还很根深蒂固 。酒是个好东西 , 但一定要适度 , 少而怡情 , 可以增进友谊 , 大而伤身甚至丢命 , 所以还是少喝或不喝为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