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米山乡的脱贫路

新华社福州8月31日电题:八百米山乡的脱贫路
王任远
八月下旬 , 八闽大地似烤炉 。 然而在闽北 , 却有一块清凉之地——政和县澄源乡 。 “18摄氏度的夏天” , 是这个平均海拔超过800米的山乡的一句宣传语 。
政和是福建的贫困县 , 而澄源又是政和县最偏远的山乡 。 “受限于地理位置等 , 澄源的第二、三产业占比都较小 , 农业扶贫成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 ”澄源乡乡长李重晶告诉采访人员 。
在澄源乡新康村一片数十亩的吊瓜地里 , 53岁的村民范昌培正在瓜架下查看自己的致富“元宝”——吊瓜 。 连片的瓜架上缠绕着翠绿色的藤蔓 , 在山谷里形成一片巨大的荫蔽 。 一个个饱满的深绿色吊瓜在藤蔓下挂着 , 范昌培看看这个 , 摸摸那个 , 喜笑颜开 。
曾经 , 范昌培仅靠几亩薄地支撑着一家五口的生活 , 日子过得艰难 。 “2011年 , 大儿子考进大学学医 , 带来不小经济压力 , 我一度负债累累 。 ”范昌培说 。
2017年 , 为引导村民脱贫致富 , 澄源乡引进了吊瓜产业 。
澄源海拔高、昼夜温差大 , 产出的吊瓜子饱满大粒 。 吊瓜栽培、打理轻松 , 播种后能够连续五六年结果 , 亩产能达300斤 , 产出的吊瓜子收购价一斤可达20元 。 看到乡亲们种植吊瓜第一年就有了不错的收成 , 范昌培也加入他们的行列 。 他购置了耕地机和抽水灌溉机 , 每台获得了数百元农机补贴 。 此外 , 新康村也置办了打瓜机、洗瓜池 , 供瓜农收获后进行粗加工 。
三年过去了 , 范昌培将吊瓜种植面积扩大到了90亩 。 2019年 , 他种吊瓜的利润达到近三十万元 , 再加上原有的几亩锥栗和茶叶 , 范昌培的年收入达到三十五六万元 , 还荣膺政和县“致富带头人”称号 。
【八百米山乡的脱贫路】同样得益于高海拔地区凉爽的夏季温度 , 澄源种植的茶叶、菌类和茭白、土豆、地瓜、葡萄等蔬菜水果也质量上乘 。 许多蔬菜在南方炎热的夏季无法种植 , 在澄源却能从每年5月到10月源源不断地轮番产出 。 澄源的“高山小洋芋”和“红心地瓜”个头虽小 , 淀粉含量却更高 , 且松软可口 。 为保障种植户收入 , 乡政府对这两类农产品采取了量化种植和兜底收购 , 大量减少了耕地撂荒面积 。
此外 , 乡政府还对连片150亩以上、带动农户不少于30户的多利益联结的蔬菜(吊瓜)基地设施建设予以农业重镇专项补助 。 2011年 , 几位村民自发成立了巨峰农产品合作社 , 如今社员已发展到103人 。 乡政府还帮助不少贫困户争取到每人五万元的农村信用社低息贷款 , 鼓励他们以资金、土地入股合作社 。
47岁的原贫困户王宏兵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曾在外打工多年 , 但积蓄甚少 。 2016年 , 他回到澄源 , 通过资金入股合作社 , 已连续三年获得每年3000元的红利 。 王宏兵还自己流转了十几亩土地耕种 , 每年闲暇时再到合作社打小工 。 如此一来 , 一年也有五六万元收入 。
目前 , 澄源乡已建成6000多亩吊瓜基地、9500亩蔬菜基地和2.84万亩白茶基地 , 引进涉农企业10家 , 发展合作社39个、家庭农场9家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0余人 , 带动15个村集体和203户贫困户从事特色种植 。 2017年至2019年 , 全乡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124.5万元;到2019年底 , 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 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433户1622人已全部脱贫 。
农业扶贫有力支持了澄源脱贫 , 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领澄源走向小康 。 今年7月 , 澄源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工 , 规划有高山精品蔬菜园、农产品采摘体验园、12公里沥青彩色步栈道等功能区域 。
“我们已与华侨大学展开合作 , 积极探索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开发 , 依托独特自然风光和95.79%的森林覆盖率发展‘海拔经济’ , 努力打造澄源‘18摄氏度的夏天’康养小镇 。 ”澄源乡党委书记陈仁辉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