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水文化 |《尚书》中的治水精神与水利文明( 三 )


导水:“导淮自桐柏 , 东会于泗、沂 , 东入于海 。 ”是讲:淮河 , 自桐柏山开始 , 东流汇合泗水和沂水 , 向东流入大海 。
治水功绩:“九州攸同 , 四隩既宅 , 九山刊旅 , 九川涤源 , 九泽既陂 , 四海会同……”是讲:九州疏导工程都已完工 , 四方境内都可以安居了 , 九州山脉都斩木通道了 , 九州的河流都已全线疏通了 , 九州的湖泽都修筑了堤防 , 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都畅通无阻了 , 四海之内统一一致了 。
这是大禹治水活动的最早记载 , 把大禹治水的过程记录下来 , 疏通了九州河川 , 筑起了九州大泽的堤坝 , 使国家得到了治理 , 老百姓得到了安定的生活 。 大禹治水无论从政治经济上 , 还是在文化上都对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 大禹治水是中华文明起源期的历史记忆 , 它不仅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治水活动 , 更是治水作为国家职能的开始 , 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秦建郡县制后 , 政府将水利纳入国家职能范围 , 其后一脉相承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 。 大禹治水在以后的史籍中被频繁引用 , 如司马迁在《史记》的《五帝本纪》和《河渠书》中也记载了大禹治水的史料 , 使得大禹这一形象深入人心并传之后世 。 大禹体现的是勤劳勇敢、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象征着中国人的力量 , 也象征着中国人的智慧 , 几千年来 , 为我们的人民所秉承 , 世代相传 。 大禹治水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源头和象征 。
舜帝|水文化 |《尚书》中的治水精神与水利文明
本文插图

来源:学习时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