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创新 深圳“再出发”( 二 )


在创新驱动力的作用下 ,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 , 不仅涌现出华为、腾讯、中兴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 , “全球阅读典范城市”“创意之都”“设计之都”也成为深圳的城市新名片 。
2011年 , 深圳举办了“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 , “时间就是金钱 , 效率就是生命”“敢为天下先”“鼓励创新 , 宽容失败”“送人玫瑰 , 手有余香”“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深圳 , 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等十句话高票当选 。 这些话语是深圳城市精神最核心的表述 。
“深圳不是你的故乡 , 却是你梦想的主场 。 ”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国人移居至此 , 形成了一种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 在这里人们鼓励“别出心裁” , 不欣赏“沉默是金” , 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
比如十年前成立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 “一张白纸从零开始” , 走出了一条“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实现超常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 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产业升级引领区 , 形成了获得充分认可的“前海模式” 。
海纳百川的深圳 , 更是在近年来发展创新型经济 , 超前部署了生命健康、海洋发展、5G通信等未来产业;全面参与国际分工 , 外贸出口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 。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在深圳 , 经常可以听到“4个90%”——从所有制结构来看90%以上是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中9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专利发明中9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 。
在这种结构中成长起来的城市 , 不问出身、不问学历、不问官阶、不问贫富 , 骨子里洋溢的是平等 。 在这个规则说了算的城市 , 以法治为本、恪守公共秩序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
就在8月26日 , 深圳通过了我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 , 为诚实守信的债务人重新站起来提供可能 。 这项法规全面而系统地促进和保护科技创新 , 在未来必将为深圳的科技创新提供法治保障 。
也正是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中 , 深圳诞生了很多奇迹 。 从华强北赛格科技创业园一栋老楼中起步的腾讯公司 , 从创业时的5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万多人 , 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之一 。
因才而兴的深圳 , 深知人才是这个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 。 1988年 , 深圳率先颁布《深圳市鼓励出国留学生来深圳工作的暂行规定》 , 留学人员可享受再次出国来去自由、市内自由流动、评职称不限指标等十多项特别待遇 。 从那时开始 , 深圳就向世界展露了它求才若渴的决心 。
从2002年实施的《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 , 到2011年实施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孔雀计划”》 , 深圳致力于吸引高层次人才 。
40年来 , 深圳人才政策不断推陈出新 , 2016年又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 , 为深圳人才立法 。
“深圳让我想起了硅谷 , 聚集了来自各个地方的年轻人 , 共同创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社区 。 ”在深建设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的图灵奖得主、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享誉世界的顶级科学家大卫·帕特森这样评价深圳 。
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林介绍说 , 现在的深圳 , 有46位全职院士、近1.7万名高层次人才、14万海归留学人员 , 每年加入深圳人行列的高校毕业生有十几万 , 人口净增长速度冠绝全国 , 还有50万幼儿园在园儿童 。 这是深圳未来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红利 , 这是在全世界都少见的年轻态城市 。
“现在的深圳 , 正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 。 ”张林告诉记者 , 深圳吸引人才的政策红利时代已经过去 , 真正顶尖的人才环境是靠一种文化 , 深圳正在锻造这种文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