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房价下跌更可怕的是什么?烂尾楼!
来源:国民经略
文|凯风比房价下跌更可怕的事情是什么?——掏空“六个钱包” , 好不容易上了车 , 却不幸遭遇了烂尾 。 楼盘烂尾 , 银行的房贷一分不能少 , 房子却不看不到落成的希望 。谁来拯救烂尾楼?我们该如何避雷?01前不久 , “昆明30户居民住进烂尾楼”上了热搜 。一个名为“别样幸福城”的小区 , 烂尾了5年之久 。 业主在经济压力之外 , 无奈住进了不通水电的烂尾楼:用太阳能灯照明 , 借雨水洗脸 , 在小区开荒种菜 , 在繁华都市无奈过上了城市“吉普赛人”的生活 。一边是房价不断上涨 , 另一边是烂尾楼层出不穷 , 充斥着黑色幽默的荒诞景象 , 引来了广泛关注 。近日 , 在舆论压力之下 , 昆明别样幸福城烂尾楼终于重新开工 。昆明的“别样幸福城”之所以烂尾 , 表面原因是开发商资金断裂 , 实际原因是业主的购房预售款并未进入监管账户 , 而被开发商挪用 , 最终因项目众多资金链断裂 , 导致楼盘烂尾 。天眼查显示 , 2015年7月至今 , 涉事开发商佳达利公司共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111次 , 法人代表被限制高消费200次 , 该公司曾因合同纠纷被他人或公司起诉657次 , 其中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222起 。显然 , 仅靠业主和开发商 , 很难让烂尾楼起死回生 。 这起案例 , 终究只是众多烂尾楼中的特例 。 不是每一个烂尾楼都能获得舆论关注 , 也不是每一个烂尾楼都有重启的可能 。“上了热搜的都能得到解决” , 这句话既是无奈也是现实 。02楼市上行周期 , 为什么会出现烂尾楼?过去 , 我们所熟知的烂尾楼 , 往往出现于楼市泡沫破裂之际 。 1990年代 , 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 , 房价一度腰斩 , 高峰时期出现600多栋烂尾楼 , 部分烂尾楼由于长期无法盘活 , 甚至沦为养猪场 。“天涯海角烂尾楼”的传说 , 在海南存在10多年之久 。然而 , 从1998年至今 , 中国房价一直处于上行周期 , 即使中间有几次反复 , 但最终行情都被逆转 , 烂尾楼为何仍旧层出不穷?以“别样幸福城”所在的昆明为例 。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 2014年至2015年 , 除别样幸福城外 , 云锡金地、南亚之门、沸城、金恒财富广场、誉峰国际、奥宸中心、大宥城等一批项目加入烂尾楼名单;高峰时期 , 昆明市场上烂尾项目达40多个 。河南南阳的烂尾楼更为出名 。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 高峰时期 , 南阳有300多个烂尾楼 。 今年 , 当地政府曾宣称到6月30日房地产领域整治项目全部清零 , 不过至今多个项目仍然未复工 , 烂尾楼离真正清零遥遥无期 。南阳烂尾楼的出现 , 则与“先上车后补票”、“边施工边办证”的建设方式不无关系 。 不少楼盘未拿到预售证 , 就大行认购之能事 , 最终的烂尾风险 , 只能转嫁给业主 。这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03烂尾楼背后 , 不乏监管的疏漏 。这些烂尾楼的出现 , 往往还与造城运动、大拆大建的存在脱离不了干系 。 在造城运动之下 , 或明或暗进行松绑 , 一些资质不佳的小开发商涌入其间 , 通过疯狂加杠杆抢占市场 。楼市一旦出现波动 , 这些楼盘很容易陷入烂尾之虞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 , 一些本在防范烂尾的制度没有真正落地 , 监管出现了可趁之机 。 根据规定 , 商品房预售房要有专门账户进行监管 , 资金只能用于本项目建设 , 不得挪用 。 然而 , 绝大多数的烂尾楼都出现了资金挪用问题 , 这背后的问题可想而知 。同时 , 一些地方对违规售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从制度上看 , 五证不全 , 尤其是没有预售证 , 开发商不得对外销售 。 然而 , 在许多城市 , 没有预售制的楼盘照样公开对外销售 , 这背后的问题同样显而易见 。此外 , 一些城市放宽了预售门槛 , 让期房平添了无数风险 。 一般而言 , 高层住宅施工进度达2/3才准预售 , 多层住宅(7层以下)封顶方能对外预售 。然而 , 不少地方将高层预售门槛放宽到1/2进度 , 甚至只要地面建设一层就能对外预售 , 这无疑会加剧烂尾风险 。既然存在如此之多的乱象 , 即便楼市处于上行周期 , 也防不住一些开发商的混水摸鱼 , 烂尾楼的出现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04相比于监管 ,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预售制 。显然 , 几乎所有烂尾楼基本都是出现在预售制度之下 。 如果取消预售制 , 所见即所得 , 烂尾楼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 , 即便千呼万唤 , 取消预售制也只是今年在海南一地开始试行 , 而且海南新规只针对新出让土地 , 试点范围相对有限 。
在全国其他地方 , 虽然各界呼声不断 , 广东等地不乏吹风之举 , 部分城市也出台了相关的征求意见 , 但最终都是只闻雷声响、不见雨落下 。究其根本 , 在于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阻力 。 预售制关乎房地产经济的根本 , 是开发商玩转高周转游戏的命脉 , 也是维系土地财政高速运转的重要前提 。这一模式自从60多年前在香港发明以来 , 在我国就一直长盛不衰 。 港人将正在兴建或没有动工的楼宇单元 , 形象称之为“楼花” , 所谓预售制 , 就是“卖楼花” 。 这一制度在1990年代引入内地 , 从此成为房地产模式牢不可破的一部分 。
推荐阅读
- 95后盲人女孩:不被看见,比看不见更可怕
- 青年|不计较收入的员工,才是最可怕的
- 喜剧西西|如何识别孩子是不是在“假努力”?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还可怕
- 炒地炒房推升房价飞涨经济绝对的亡国亡民之举
- 香港的二次感染病例,惊悚但并不可怕
- 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考虑房价通胀率是多少?
- 上证指数日解:区间下跌!
- 加上房价,中国的通胀率到底有多高?
- “遗忘”并没有那么可怕!
- 武汉千亿芯片项目烂尾,恰恰说明资本大跃进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