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用“魔肺”111天!广州一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出院

康复出院的这一天 , 62岁的老刘笑了 。
2月初 , 他因病情危重 , 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被转运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重症医学科 。 钟南山院士亲自指导救治 , 广医一院ICU团队全力抢救 , 老刘使用体外膜肺(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150天 。
老刘|用“魔肺”111天!广州一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出院
本文图片

广医一院成功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 钟南山在介绍患者情况
8月27日 , 采访人员从广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采访活动(2020年总179场)获悉 , 广医一院成功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 该患者是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时间最长的一例 。
老刘|用“魔肺”111天!广州一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出院
本文图片

肥胖患者遭遇新冠肺炎 , 病情危重

1月底 , 老刘被确诊为新冠患者 , 收治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 但是 , 老刘病情危重 , 即使给予积极无创辅助通气 , 呼吸衰竭仍进行性恶化 。
2月3日 , 广医一院重症医学科黎毅敏教授、刘晓青主任应邀对老刘进行了会诊 , 考虑到当时他的病情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建议及时进行气管插管 , 并由刘冬冬医生和余裕恒医生将老刘转运到了钟南山院士团队所在医院——广医一院重症医学科 。
“当时我们知道这个病人治疗上会很难 , 但没想到会这么难 。 ”老刘的主管医生刘学松说 , 老刘身高不到一米七 , 体重却足足95公斤 , BMI33.3(亚洲人正常BMI值为18.5-24.9) , 属于病理性肥胖 。
病理性肥胖危重症患者救治难度非常大 , 因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通气的死亡率更是高出其他患者好几倍 。 此外 , 老刘还合并有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基础疾病 , 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功能低下 , 救治难上加难 。
2月9日 , ICU科主任刘晓青组织MDT团队讨论后决定 , 老刘需要立即行体外膜肺支持 。 因为脓毒症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 当时老刘全身已经出现浮肿 , 再加上本身就肥胖 , 给医生的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 , 当天晚上11点多 , ECMO开始运转 , 有了“魔肺”的支持 , 老刘的外周血氧饱和度首次达到100% 。
ICU里“最难啃的骨头”

ECMO上机不易 , 撤机更难 。 刘学松医生说 , 老刘心肺功能均有问题 , 更危险的是并发房颤、交替出现心率减慢 , 常常把医生护士们吓得一身冷汗 , “我们采取特医+特护策略 , 24小时都会有医生和护士同时守着他 。 ”
凶猛的病毒在强烈攻击老刘的出凝血系统 , 导致他的鼻腔、口腔、气道、尿道都在出血 。 刘冬冬医生说 , 他们要一边想方设法给他止血 , 以防出血增加感染的风险 , 一边兼顾正在支持他生命运转的ECMO , “如果这边血止住了 , 但那边ECMO上形成血栓 , 膜肺就废掉了 , 甚至会危及生命 。 ”
老刘成了广医一院ICU里“最难啃的骨头” 。 寻找“止血与防血栓”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 成为了这场拉锯战的关键之一 。
当时 , 老刘已经深度昏迷 , 但他的鼻腔、口腔不仅有积血 , 而且还有大量的分泌物 。 护士们用棉签小心翼翼地帮助他止血 , 再将血块一点一点“蘸”出来 , 尽可能保证他的干净整洁 , 减少局部感染的风险 。
气管插管两个月后 , 医生要为他更换“人工通气通道” 。 然而 , 原本最可靠的气管切开方式 , 因老刘的持续出血而无法维持 , 只能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 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之后 , 气道管理面临重重困难 , 为了保住这两条生命管道 , 医护团队每一项操作都谨小慎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