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脱贫,茶产业致富,养蚕缫丝增收——陕西多彩产业里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看一看,我们的木耳个大肉厚,没有任何污染……”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的木耳展销中心里,26岁姑娘何锦漪正在大厅一角做直播 。这个记录了柞水木耳种植进化史的大厅,也见证着“小木耳,大产业”的发展历程 。
云雾笼罩下的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茶山,多了几分清秀柔美,不少游客漫步于此 。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最近时常泡在茶山,看看茶树的长势,盘算着“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路子怎么走得更宽 。
选茧、洗茧、缫丝、翻丝……石泉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车间里,经过近20道工序,雪白的蚕茧变成银丝 。作为汉代“鎏金铜蚕”的出土地,在石泉,时光流转千年,养蚕缫丝业依然繁荣 。
产业找对头,小康有奔头 。小小的黑木耳做出了大名堂,绿叶子的香气飘出大山,小白蚕“吐”出了致富路……在三秦大地,“黑”“绿”“白”产业映照出的,是多彩的小康生活 。
木耳做出大产业
秦岭多宝,木耳是其中之一 。可直到几年前,金米村村民肖青松都没觉得木耳这个“宝”有多大价值 。“我们的木耳虽然品质很好,可祖祖辈辈种木耳,靠天吃饭产量低,还得为销路发愁,种个小木耳咋就能致富?”接到村干部劝他回乡种木耳的电话时,在外打工的肖青松心里直犯嘀咕 。
肖青松的担忧不无道理,要把木耳产业做成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首先就得解决“靠天吃饭产量低”的问题 。对此,柞水县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团队并成立工作站,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并大面积推广 。金米村还引进5家农业龙头企业,建成木耳大数据中心、年产2000万袋的木耳菌包生产厂和年产1000吨的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发展5个智能连栋木耳大棚 。
2018年,选择回乡的肖青松发现村子变了,木耳种进了大棚里,甚至连销售方式都变了,他亲眼见识了“直播带货”的力量 。看到眼前的变化,肖青松有些心动,但仍有担忧 。“当时以为需要投入很多成本,怕自己拿不出这么多钱 。”肖青松说 。
不过了解清楚村里的政策后,肖青松的顾虑彻底没了 。原来,在金米村,“借棚还耳、借袋还耳”的模式让贫困户无须资金就能参与木耳产业 。村集体免费提供大棚和木耳菌袋,每季木耳采摘结束后,农户将成品耳上交统一销售,村集体将销售资金扣除借袋成本后返还给农户 。2019年,肖青松承包了两大棚木耳、3.36万个菌袋,年收入四五万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
现在,金米村的木耳越来越有“含金量”:农户通过自己的手机就能控制大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还能及时查看木耳的生产情况;木耳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让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查到木耳出产地和质量信息 。
找对了脱贫的路子,金米村还有更多打算 。驻村干部吴正超介绍,金米村将延伸发展黑木耳脆片休闲食品、木耳粉、木耳茶、木耳保健食品、药品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高木耳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
茶香飘出蒋家坪
从山脚出发,车子在青山中绕过二十多道弯,终于来到蒋家坪茶园 。
“刚刚你们走的那条4、5米宽的水泥路,以前就是条两米宽的小土路 。平时都不好走,赶上雨天的话,进出都难 。”罗显平笑着告诉采访人员 。
话语间,蒋家坪村此前贫困发生率高的些许原因已被点破 。虽然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光照,使得这里的茶茶香浓郁,但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加上茶叶市场没有打开,茶园日渐老化,蒋家坪茶香始终没有飘出村子 。
2014年,蒋家坪村引进女娲凤凰茶叶公司,对1200亩茶园进行了改造提升,并建成1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年产茶叶15吨、产值400多万元 。加速发展的茶业带动贫困户106户348人增收,人均年增收超过1000元 。“高山、绿色、富硒、零污染”的茶叶带着茶香飘向了远方,村民们也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户或拾起自家荒废的茶园,或开种新的茶园 。茶叶,真正成为蒋家坪村的支柱产业 。2016年以来,蒋家坪村累计实现脱贫197户532人,贫困发生率由45%下降至0.74%,并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
推荐阅读
- 扶贫|就业扶贫“小车间” 承载脱贫“大梦想”
- |NEWLINK能链对话世界500强 励志成为能源产业“阿里巴巴”
- 总书记|总书记和贫困户共商脱贫之计
- App|盗播产业链调查:一款App看遍各大平台,超前点播也可绕过
- 行走自贸区|海南重点产业园区为自贸港腾飞积蓄能量|行走自贸区|海南重点产业园区为自贸港腾飞积蓄能量
- 华星|TCL和三星强强联手,苏州工业园区半导体显示产业迎新格局
- 高峰论坛|报团取暖共建产业生态华夏基石管理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
- 新浪科技@工信部长肖亚庆: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达2.1万亿新浪科技2020-08-29 13:34:140阅
- 【行走自贸区】深度对接 浙江自贸区聚集万亿级油气产业集群
- 自贸区|【行走自贸区】深度对接 浙江自贸区聚集万亿级油气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