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存款也搞“清退”?一银行智能存款欲“调整”惹争议( 二 )


根据原定计息规则 , “亿联智存”持满5年综合年化利率可达6% , 持有3年-4年的综合年化利率也可达到5.72%-5.87% 。 提前支取时 , 亿联银行会根据储户实际持有时间靠档计算利息 , 本息计算方法为 , 本息本金+本金×相应存期的综合年化率持有天数÷360 。
大多数储户认为 , 新的方案会对用户的利益造成损失 。 一位储户李庚向采访人员表示 , 当时购买这款智能存款就是冲着6%的高利息去的 , 但这款产品推出时间是在2019年3月 , 如果以2020年12月31日作为提前支取时点 , 投资者的存款期限都未满2年 , 也就是按1.967%利率计算利息 。 举例来看 , 储户购买10000元产品 , 持有1年 , 实际持有天数为365天 , 因需要一次性提前全额支取 , 若支取时综合年化利率为1.967% , 则本息=10000+10000×1.967%×365÷360=10199.43元 。 超过2020年12月31日提前支取则按活期利率计算 。
李庚表示 , 原本购买这款产品时是想持有3年以上 , 相对应的利率水平为5.72% , 但若规则修改导致必须提前支取 , 利率就会降至1.967% , 两者相比缩水不少 。

也有储户认为 , 选择这款产品除了高利率之外 , 考虑的也是资金的便捷灵活 , 若今年内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不足2%、明年以后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 , 相当于变相要求储户持有5年才能获得较高利率水平 , 也违背了储户对资金灵活性的要求 。 “相比明确的利率变动 , 我们更担心如果监管机构明确要求银行压降或清理此类靠档计息产品 , 那到时候我们可能面临的利息变动风险可能更大 。 ”这位储户表示 。
对此 , 亿联银行客服人员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给出的说法是 , 并未有更改利率的情况 , 只是针对“亿联智存”靠档计息产品给出的一些处理方案 。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 , 在存量产品的处置上 , 银行应当提前与客户协商沟通 , 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原因说明 , 处置方案的出台等 , 尽量按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给予安排 。
存量产品如何“收场”?

作为通过“高息”存款来实现揽储的路径 , 近几年来智能存款类产品异军突起 , 成为众多中小银行追捧的对象 , 不过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大 , 一些非理性的存款行为也引发监管关注 。 2019年12月底监管下发通知 , 要求银行暂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余额和新增客户 。 另有部分地区还提到 , 2020年底之前 , 压降靠档计息类定存产品的余额至0 , 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 , 不得突破上浮比例 。
在监管发声后 , 智能存款产品调整大幕拉开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在此之前 , 已有两家地方性银行相继传出清退智能存款产品的消息 。 其中一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 该行产品调整公告前已经与客户做过沟通、推荐利率更合适的存款产品供客户自主选择;按监管政策要求已调整完成 。 另一家银行客服人员也介绍称 , 目前该行活期、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已经在5月15日全部清盘 。

【金融|存款也搞“清退”?一银行智能存款欲“调整”惹争议】随着监管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管理力度的加强 , 智能存款作为典型的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正在逐渐退场 。 在于百程看来 , 在过去两年 , 互联网银行和部分中小银行为了扩大存款规模 , 纷纷通过互联网渠道推出分级靠档类的存款产品 , 一时间 , 这类产品和结构性存款成为热门的揽储利器 , 推出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加 , 规模大幅上升 。 不过 , 此类产品有高息揽储的嫌疑 , 规模扩散后将可能拉高整个银行负债端的利率成本 。
从流动性、风险层面来说 , 这显然不符合监管提及的思路 , 如何降低负债成本与高息揽储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于百程进一步指出 , 银行建立存款优势 , 不能主要依赖高息 , 应该是更多通过科技和业务创新 , 提升服务能力 , 提升产品体验 , 通过特色业务 , 挖掘政务、对公和高净值人群等的需求 , 将存款纳入整个业务体系 , 通盘考虑综合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