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利福昔明-α与肝性脑病(HE)缘何“天造地设”
肝性脑病(HE)是一类复杂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 可发生于急性或慢性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中 , 表现为意识、性格和智能障碍、神经肌肉活动改变以及脑电图异常 。 肝硬化患者中亚临床HE(隐匿性HE)的发病率高达80% , 其中大约30-45%的患者发展成显性HE 。 显性HE需要频繁住院治疗 , 重症病例可能昏迷或死亡 , 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 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约为50%和25% 。
目前 , 共同观点认为 , 氨中毒是肝性脑病发生机理的中心环节 。 当发生肝硬化等疾病时 , 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 , 血液中的氨等毒性物质经”门-体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 , 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 干扰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及神经递质的形成 , 导致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出现 。
主要处方药物有两类:非吸收性双糖(主要包括乳果糖和乳糖醇)和抗生素(主要包括新霉素、巴龙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 , 最近使用利福昔明) 。 非吸收性双糖常被视为肝性脑病的主要治疗药物 , 但其对照研究提供的疗效证据不充分;相反 , 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抗生素在改善肝性脑病症状方面优效于非吸收性双糖 。
自从1950年以来 , 己有几种此类抗生素问世 , 代表药物有新霉素、巴龙霉素、甲硝唑、氨苄青霉素 , 最新一代是近30年来FDA批准的唯一可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利福昔明 。
利福昔明具有多种晶体结构 , 目前已发现利福昔明的5种晶型 , 即利福昔明-α、-β、-γ、-δ和-ε型 。 晶型不同 , 吸收率相差最高达400多倍 。
本文插图
利福昔明-α是一种不易吸收且仅在胃肠道发挥局部作用的药物 , 可在胃肠道粘膜中达到较高浓度 , 具备四大特性:
1、抗菌活性:
本文插图
利福昔明抗菌谱广 , 对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和厌氧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局部针对肠道病原体 , 耐药性和全身不良反应小 , 安全性高 。
2、抗炎活性:
通过保护上皮功能(如限制细菌移位)抑制肠道和全身炎症反应;可减少结肠粘膜先天免疫效应细胞;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的表达发挥直接抗炎作用 。
3、诱导肠道微生态正向调节的潜力:
利福昔明调节肠道微生态并刺激有益菌的生长 , 包括乳酸杆菌 , 减少产氨结肠细菌 , 保留了肠道微生态的多样性 。 尽管肠腔内高浓度及广谱抗菌, 但利福昔明对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影响很小 。
4、低耐药性
利福昔明不被吸收 , 因此不可能在其它器官中进行耐药菌株的筛选 , 而利福昔明的耐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因此也不会转染给其它细菌 。 肠道中高浓度的利福昔明不利于耐药菌株的筛选 , 在治疗结束后 , 耐药菌株由于不稳定且无法在胃肠道内定植而消失 , 所以 , 利福昔明治疗不会诱导有临床意义的细菌耐药 。
截止2017年5月 , 已有297篇文献 , 50个综述证实利福昔明治疗HE安全有效 , 2012年FDA批准利福昔明用于HE的治疗 , 推荐剂量一般为1200 mg/d。
在显性肝性脑病患者中评价利福昔明的最重要研究中 , 最值得关注的两项研究是Juan Rodés Teixidor教授(巴塞罗那)开展的双盲多中心西班牙研究和Roger William教授(伦敦)开展的双盲多中心UK研究 , 前者对利福昔明和非吸收性双糖乳糖醇进行了比较 , 后者对3种不同剂量利福昔明的作用进行了评价 。
根据Rodes等人研究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 利福昔明在改善HE疗效指数(最直接、最重要的疗效指数)、降低血氨水平和EEG正常化方面的疗效显著优效于乳糖醇 。 二者的治疗耐受性相当 , 均良好 。 作者得出结论 , 在治疗肝性脑病时应考虑选择非吸收性抗生素利福昔明 。
推荐阅读
- 五官疾病|一岁宝宝近视100度 眼科医生:两岁前不能接触电子产品
- 女性健康|妇科疾病总是治不好,若能这7个坏习惯改掉,就能好一半
- 消化疾病|3种食物堪称“烂肝王”,吃得越多,肝病越重,早早忌口
- 心脑血管|高丹枫主任讲这4种心脑血管疾病很常见,心脑血管的危害有哪些?
- 内分泌疾病|得了糖尿病之后寿命到底有多久?医生的答案或许你没有想到
- 偶尔治愈|400 万国人的隐痛:一个古老疾病和它背后的现代医疗难题
- 消化疾病|关于结肠炎的一切,都在这儿了!(患者分享经历)
- 内分泌疾病|如何一步步作成“尿毒症”?
- 内分泌疾病|27岁青年辟谷54天去世!用来治疗糖尿病?风险大,不安全
- 哮喘|儿童反复咳喘,真的是哮喘吗?家长不妨关注这几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