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李煜的这首词,仅凭最后两句,千年来便广为传诵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 , 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愁情忧思的吟唱 。正如梁启超所说:“千余年中国文学 , 都带悲观消极气象” 。这是因为春秋之后 , 汉魏六朝以来 , 文学创作就逐渐形成了以悲愁为美的审美心态和悲情文化 。最典型的便是古典诗歌 , 其中直接以愁字入诗的就不在少数 。
【李煜|李煜的这首词,仅凭最后两句,千年来便广为传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譬如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更吹羌笛关山月 , 无那金闺万里愁”;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一怀愁绪 , 几年离索”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便是一首写愁的名作 。
相信大家对于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并不陌生 , 它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被所作 。仅凭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首词千年来便广为传诵 。那么李煜在词中究竟抒发了什么愁情呢?首先 , 我们先从它的创作背景来看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宋王轵《墨记》载:“后主在次第 , 因七夕命故姬作乐 , 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 , 并坐之 , 遂被祸云” 。可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写于李煜亡国归宋后被毒死之前 , 也就是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显然 , 李煜的愁情是因故国而生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后 , 我们再从这首词具体来看看李煜的愁情 。词的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曾经的往事还都历历在目 。对于常人来说 , “春花秋月”多形容日子的美好 。但对于身为阶下囚的李煜来说 , 却是让他苦不堪言 。因为他怕被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至于往事是什么 , 结合下文就可以知道是他曾经当国君时的种种美好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即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 , 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 , 让我怎么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又东风” , 是为了表明时间 。其实这个时候距离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 说明李煜以阶下囚的身份又苟活了一年 , 由此可以想象一个“又”字所包含的悲苦愤慨 。虽然李煜说“不堪回首” , 但是这两句却引出了他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下片起始两句“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便是李煜对故国的具体回忆 。它的意思是说 , 我那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还在 , 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恐怕朱颜已改 。国土更姓、山河变色 , 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都已不再 , 这就使得李煜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 从而把积郁在心中的悲愁、悔恨等复杂感情都倾泻了出来 , 凝聚成最后的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推荐阅读
- 韩愈|韩愈这首诗美得令人惊艳,每一句都如诗如画,从开篇一直美到结尾
- 诗词歌赋|如果你深爱过一个人,那你一定能读懂元稹这首诗,而且会无比怀念
- 天梯|全球最“恐怖”天梯,游客没有防护仅凭长梯,从空中跨越两座大山
- 李白|李白的这首诗只有4句,却都是神来之笔,令人叫绝!
- 张旭|张旭这首诗看似写得很一般,其实通篇有理有据,每一句都充满哲理
- 诗词歌赋|如何用诗词表达对一个人的思念?李清照这首千古名作,堪称经典
- 飞地APP|野孩子X尹丽川:用这首歌纪念小索
- 社恐|电梯遇同事低头玩手机,下班拼车装睡……这首《社恐之歌》也太人间真实了吧!
- 谢灵运|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谢灵运是因为这首反诗而死的吗?
- 诗词歌赋|晏几道的这首七夕,绮丽大气不输李商隐,又别有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