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威廉·詹姆斯逝世110周年:“星球上最可爱的男孩”( 二 )


当然 , 相比于拖延症 , 威廉·詹姆斯的优柔寡断更为“著名” 。 以他的婚恋过程为例:威廉最早是不婚主义者 。 老亨利在纽约妇女“激进俱乐部”(即“美国妇女协会”前身)一眼看中钢琴女教师艾丽斯·吉本斯 , 逼迫威廉前去相亲 。 借该俱乐部与哈佛师生联谊之机 , 威廉与艾丽斯约会 , 不料一见倾心 , 随后发出求爱信(威廉的信写得像学术报告 , 充满“学究气” , 比如段落常以“我疑虑重重”开头) 。 尚未得到回复 , 威廉又自悔孟浪 , 在第二封书信中痛责自己“是个衰人(Tragic)” , 如此步步紧逼——威廉·詹姆斯担心艾丽斯情非所愿 , 不愿强迫(Compel)——令对方“情何以堪” 。 于是恳求艾丽斯允许他“一段时间避而不见” , 好让她做出真正“理性的”抉择 。 这封书信是否成功寄出不得而知 , 但威廉这一“间歇性”离家出走的习惯倒是一直保持到婚后(据说与他天性容易“心生厌倦”有关 , 需要时常变换环境——身在欧洲时 , 他思念美国 , 一旦回国 , 又渴望重返欧洲 。 “他就像是一滴水银 , ”威廉的妹妹、文学家艾丽斯说 , “捉摸不定 。 ”) 。 1890年代 , 远在伦敦的亨利在书信中指斥威廉意大利之旅“抛妻别子” , 缺乏家庭责任感 , 可谓一针见血 。
威廉·詹姆斯|威廉·詹姆斯逝世110周年:“星球上最可爱的男孩”
本文插图

《宗教经验种种》 , 作者: [美] 威廉·詹姆斯 , 译者: 尚新建 , 版本: 华夏出版社 2012年12月
长期以来 , 由于工作压力 , 威廉·詹姆斯睡眠很差(写文章时尤其如此) 。 他住校期间经常被铃声打扰 , 夜不能寐 。 后来他计划在奥本山(Mount Auburn)墓园附近买房 , 又担心教堂钟声 , 犹豫再三 。 最后 , 在友人劝说下 , 他前往同事家“试睡” , 亲测教堂钟声是否扰其清梦——结果证明果不其然 。 后来决定放弃这一计划 。 更明显的事例发生在1905年:此前(1898)威廉已经历过心脏病突然发作 , 此时更萌生退意 。 在长达六周时间里 , 威廉一直在考虑是否辞去哈佛教职——在此期间的日记最能反映他内心的矛盾纠结 , 往往是第一天写“是” , 第二天写“否” , 如此往复循环 。 最终被查尔斯·艾略特校长成功挽留 , 也算免除了他自寻的烦恼 。
艾略特校长是威廉·詹姆斯大学时代的恩师 , 对他一向青睐有加 。 威廉在哈佛名声卓著 , 一方面因为才气过人 , 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授课之道——他的讲座动辄三四百人规模 , 堪称哈佛一景 。 尽管威廉身材矮小瘦弱 , 眉清目秀 , 并无威严气象 , 加上他不太考究服饰(喜欢穿着诺福克夹克之类 , 配以浅色的衬衣和宽松的领带) , 似乎跟他的大牌教授身份不甚相符 , 但他为人和善 , 风度迷人 , 经常跟学生一起漫步校园 , 谈笑风生 。 他的课堂既启迪心智 , 又轻松活泼——以至于一天上课时 , 有位学生打断他的讲课(威廉的名言是 , “生活像课堂 , 随时会被打断”) , 请他“尽量严肃一些” 。 另外 , 据桑塔亚纳回忆说 , 由于威廉·詹姆斯教授时常陷于思考的“意识流”(该词系威廉首创) , 因此他上课时经常停下来询问坐在前排的学生:“我讲到哪里了?”
与当时心理学大咖如冯特、弗洛伊德等人不同的是 , 威廉·詹姆斯虽然卓有建树 , 但无意于建立门派 。 杜波依斯(W.E.B.Du Bois)是威廉·詹姆斯的学生 , 开学不久威廉便奉劝他“放弃哲学 , 改行历史”——杜波依斯成为首位荣获哈佛博士学位的美国黑人 , 日后更成为著名社会活动家 , 他的“双重意识”说明显受到威廉·詹姆斯的启发 。 另一位女作家奥斯汀(Mary Austin)也曾宣称 , “威廉·詹姆斯是美国最伟大的教师” , 因为他慧眼识人 。 1909年 , 威廉·詹姆斯初见荣格【威廉·詹姆斯|威廉·詹姆斯逝世110周年:“星球上最可爱的男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