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科普知识:彗星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贺俊杰

科学|科普知识:彗星是从哪里来的?
本文插图

WISE执行太空观测任务已经好几年了 , 拍摄下了将近7.5亿颗恒星、小行星、星系 , 其中很多从未被观测到过 。
通过研究发现有762个新星体 , 是在1万个日地距离内(天文单位:AU;1AU约为1.5亿千米) , 并没有发现土星大小的天体;在26000个日地距离内 , 也没有找到任何木星大小的星体 。
加州理工学院的戴维·柯克帕特里克研究发现 , 有3525颗新恒星及褐矮星 , 个头比行星大 , 它们的大小不足以维持内核的核聚变成为真正的恒星 。 因此 , 这些褐矮星相对黯淡 , 观察起来更具挑战性 。
搜索了这么大一个范围 , 也没有真正观测到彗星究竟是哪个地方冒出来的 。
为什么非要弄清楚彗星的来源呢?这是因为通过对地球每隔26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灭绝事件归咎于冰质天体的撞击 。
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 , 大约在现代人开始从非洲向欧洲迁徙的同一时间 , 一颗红矮星及其褐矮星伴星在约7 万年前以不到1 光年的距离从太阳系外围掠过 。 这期间一颗像太阳的恒星恰好在悄悄穿过太阳系的尽头 , 这是有证据可查的太阳与另一颗恒星的最近距离的接触 。
在可能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的偶尔迸发的火焰的照耀下 , 这个昏暗的闯入者甚至足以亮到能够被人类的祖先所看到 。
这是一颗红矮星 , 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8% , 并环绕另一颗褐矮星伴星运行 , 后者是一颗由于重量太小而无法维持能够使恒星发光的热核反应的天体 。
这颗红矮星于2013年在由美国宇航局(NASA)的广域红外测量探测器(WISE)项目所记录的图像中被发现 。 它距离地球相当近 , 大约为6个秒差距(约合19.6光年) 。
当注意到这颗昏暗的天体以缓慢的速度掠过天空 , 但它的径向速度 , 即远离观察者的速度却很快时 , 天文科学家才开始对它产生了兴趣 。
这一特征意味着 , 这颗低质量恒星正在全速行进远离太阳系 。
通过追踪这颗恒星及其褐矮星伴星的轨迹 , 研究小组发现 , 这颗7万年前从太阳系的奥尔特云内部掠过的褐矮星 , 蕴涵了大量的彗星 , 研究人员断言 , 太阳系发生这一切的彗星 , 98%的可能性来自于此 。

科学|科普知识:彗星是从哪里来的?
本文插图

天文研究人员计算后认为 , 这颗恒星曾以83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过外太阳系 , 其距离太阳的范围在0.25个秒差距(约合日地距离的5.2万倍)之内 。
相比之下 , 今天已知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 , 其与太阳的距离是1.3秒差距 。
天文科研小组表示 , 这次相遇是太阳与另一颗恒星已知最近的“擦肩而过” , 而后者的速度及距离都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
这一发现令人惊讶 , 因为恒星被预计每隔900万年才有机会接近太阳系外围 , 而这次相遇居然是在最近发生的 。 它对奥尔特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由这颗恒星向太阳系内部投掷的相当数量的彗星 , 使的这些彗星在几十万年内都会引响整个太阳系 , 有些在这几十万年间可能到达地球 。
大质量的彗星穿过奥尔特云 , 将会触发更大的彗星雨 。 这些彗星将猛击太阳系内的行星 , 并在地球上导致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发生 。
天文科学家目前正在寻找这一类的“死亡之星” , 他们认为这些彗星抛向地球将可能造成巨大灾难性后果 。
有一颗被天文学家以希腊复仇女神的名字命名为“涅墨西斯”其大小是木星的5倍的褐矮星 , 可能是造成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那次撞击的罪魁祸首 。
那么棕矮星与地球、木星、低质量恒星和太 阳的关系又是怎样?
棕矮星是属于一类称为红矮星相似的天体, 它产生的能量不足以令其像太阳一样燃烧的“失败的恒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