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从《奇葩说》回来,想明白了折腾这件事趁早折腾折腾出变化笨拙也扑腾附:我的稿子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从《奇葩说》回来 , 想明白了折腾这件事
咸鱼|从《奇葩说》回来,想明白了折腾这件事趁早折腾折腾出变化笨拙也扑腾附:我的稿子
本文插图

昨天去了《奇葩说》第一轮线下的辩论赛 。
那种感觉 , 久违了 。
轻微的紧张 , 但是又不失控 , 肾上腺素飙出来 , 心脏微微颤抖 。
我又一次确认:生命在于折腾 。
趁早折腾 去现场之前 , 没什么感觉 。
导演告诉我 , 这一轮是录制后内部留存 , 不对外播出 。
新老选手都要上场 。
因为不播出嘛 , 辩题我准备了 , 其他方面就比较放松 。
比如:我穿着洞洞鞋就去了 。
进门之前 , 导演隐晦地提示我 , 你要不要换一双鞋?
我说 , 不是就坐下来聊聊么 。
结果还真不是 , 现场一片严肃和凝重 。
幸亏我车中常备细高跟 , 才不至于掉链子 。
说说我的第一个感受吧 。
那就是 , 万事趁早 。
现场的选手情况是这样的(我有印象的):
歌手 , 年龄应该在三十岁出头 , 一起出发的朋友都上了中国好声音 , 不知为何他来了奇葩说 。
研究生在读的学生 , 23-25岁之间 。
22岁的可爱小妹 , 结婚了 , 扎两个小辫子 。
92年的姐妹组合 , 一个说 , 一个附和 。
美国回来的刚毕业的研究生 , 26岁 。
青年律师 , 30+ 。
以前我去节目现场 , 属于年龄较小的那一波 。
当年进演说家决赛的时候 , 在其中年纪最小 。
一晃四五年 , 发现自己从媛媛 , 变成了媛媛姐 。
好多对手比你小一点 , 连导演 , 看着都不大 。
这让你很难有充足的胜利快感:因为你只是依凭着多读了几年书 , 多见了几年的世面而已 。
比这更严重的是 , 对于被认可和被称赞 , 也没有诉求了 。
当你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 就不会再相信外面的秤 。
淘汰还是入选 , 也不是唯一的标准 。
由此 , 不够恐惧 , 所以得到之后 , 也不足够兴奋 。
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感叹 , 有些事 , 一定要趁早做 。
年龄赋予了成熟 , 但是却剥夺了触感 。
怪不得张爱玲说:成名一定要趁早 。
别等到三十岁以后 , 就现在 , 是最好的时间 。
折腾出变化 第二个感受 , 明白了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
23岁的时候 , 我不知道未来想变成什么样子 , 只是知道 , 不想现在这样子 。
毕业之后 , 找份工作 , 不热爱 , 离不开 , 浑浑噩噩 。
这是我最怕的人生 。
凭着一股心劲 , 四处寻求突破 。
去演说家的时候 , 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
可经历了很多事 , 发现并没有所谓的救命稻草 。
你的人生不是突然迎来了转机 。
是很多努力连在一起 , 才改变了事物发展的轨迹 。
北大给的起点 , 在演说家得到了放大 。
演说家给的成长 , 加上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和兴趣 , 所以做了知识付费和课程 。
坚信读书和写作重要 , 于是有了*** , 公众号 。
读书的爱好 , 迎头撞上了视频和直播的潮流 , 因而我们变成了一个讲书和团购书的视频号 。
去奇葩说 , 还会遇到什么?能走几轮?不清楚 。
毕竟你们知道 , 我确实不擅长辩论 。
30岁之后的计划里 , 绝对不包含这件事 。
所以30岁之前玩耍一下 , 就当是一次放假 。
创业了三年 , 一进去米未公司 , 我的习惯是 , 迅速审视了下员工数量、估量办公场地费用 。
询问了他们一年下来的项目 , 判断了营收和利润 。
打听了一下他们和爱奇艺的合作方式 。
职业病 , 我在想 , 将来有没有可能自己做个视频节目 。
只是想想 , 但是多了解些总没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