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局|苏南会不会掉队?苏州经济总量从超越深圳,到被反超7000亿( 二 )
2006年时 , 苏南地区外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到66.32% , 外贸依存度超过100% 。
其中 , 苏州市外商投资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达到55.9% , 无锡达到40.99%;苏州外资企业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0% , 无锡达到72.5% 。
正因如此 , 苏南受到外界经济形势影响特别大 。 2008年的金融危机 , 如同当头棒喝 , 苏州企业出现大范围经营困境 , 开工率急剧下滑 , 正常开工数不到三分之一 , 出口降幅超过20% 。
如果说2008年还是预演 , 现在就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
这几年 , 国际经贸摩擦升温 , 经济保护主义的盛行 , 给外向型经济的苏南带来不小麻烦 。
在苏州 , 诺基亚工厂、韩国三星电子代工厂、硬盘生产商希捷科技等相继宣布关停、撤离 。
希捷苏州工厂关闭
从2015年开始 , 苏州工业园区及苏州市实际利用外资逐年减少 , 在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吸收利用外资排名中 , 苏州已掉至第8位 。
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 。
看似高大上的国际企业 , 典型如苏州的医疗器械产业 , 强生、富士、飞利浦等巨头云集 。
其在苏南的主营业务却集中于生产加工环节 , 很难对本土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 创新力严重不足 。
过度依赖外资的另一后果是 , 苏州新兴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发展滞后 , 比重偏低 , 很难在短期内填补外资抽离后的空间 。
苏州曾把深圳视为对手 。
1992年时 , 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48.7% , 苏州为24.5% , 仅为深圳的一半 , 直到2015年 , 苏州的第三产业比重才达到49.5% , 此时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58.8% 。
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
2004年 , 苏州的GDP就一度超越深圳 , 位于全国第4 。
形势却陡然生变 。 2011年 , 苏州经济总量(10716亿元)被天津(11190亿元)击败;2014年 , 苏州经济总量又被重庆超越 , 下滑至全国第七名 。
到2019年 , 苏州依然未能实现逆转 , 后有成都、武汉紧追不放 。 苏州和深圳的经济总量差距也拉大到7600多亿 。
此外 , 越来越贵的土地、环境成本 , 则让苏南的处境更为雪上加霜 。
苏南人口多 , 土地少 , 多年发展后 , 土地空间、环境容量就越来越稀缺 , 成了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 , 取水口附近大面积水体发黑发臭 。 为解决环保问题 , 无锡先后转移3000多家污染企业 , 投入资金近500亿 。
“蓝藻污染”触目惊心
这场攻坚战 , 不可能不影响经济发展 。
无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段时间在江苏垫底 。
常州也逐渐在苏南掉队 。
其中 , 最有影响的就是那场震惊全国的“铁本事件” 。
2002年初 , 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掌门人”戴国芳计划筹划建设能力为200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项目 。
之后 , 铁本项目不断膨胀 , 最后被定在840万吨级 , 规模占地从2000亩跃增长到9379亩 , 工程概算达到惊人的106亿元 。
这个项目 , 最终惊动更高层 。
经调查认定 , 常州违规、越权 , 先行征用土地 , 无视一系列正规审批和手续 , 最终该项目被彻底叫停 。
荒废的“铁本项目”
2013年 , 常州人均GDP被省会南京超越 , 省内排名第四 , 终结苏锡常一统前三的榜单历史 。
到2019年 , 常州GDP总量又被南通后来居上 , 与苏州的差距更是达到2.5倍之多 。
另一方面 ,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 , 人力资本的作用愈加凸显 。 稳定的劳动力不仅是城市各行各业重要的后方供给 , 也是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的定心丸 。
各大城市纷纷出手“抢人” 。 西安、杭州、广州、青岛等地奇招频出 , 从高达百万的现金补贴 , 到子女安排入读公办学校等附加性政策 , 真金白银换人才 。
但苏南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 。
在脉脉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2020》中 , 苏南三市榜上无名 。
内忧之下 , 还有外患 。
内陆各大省会正在快速崛起 , 如杭州、武汉、长沙等 , 强省会效应愈发明显 , 留给苏南的时间已不多 , 突围迫在眉睫 。
而实际上 , 苏南城市还有行政地位的劣势 。
最明显的莫过于 , 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级市苏州 , 竟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自己的机场 。
起起伏伏间 , 苏南再次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
03寻找新的“苏南模式”
追溯苏南的大起大落 , 就得从“苏南模式”说起 , 这个概念是由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1980年代提出来的 。
在解放后的大规模公有制中 , 苏南政府一马当先 , 鼓励农民参与工业化 , 乡镇企业迅速崛起 , 苏南成为率先建成总体小康社会的领跑者 。
1995年 , 苏州GDP超越深圳 , 比肩天津;无锡重新跻身全国前十 , 逆风翻盘;“常州经验”则被写进经济教材 , 苏南名声大噪 。
1996年 , 苏州街头
然而 , 到了1990年代后期 , 这种模式逐渐出现弊端 , 效益下降、民间活力降低 , 苏南进入低谷期 。
但宏观政策上 , 也提供了新机遇 , 大量外资开始涌入 。
推荐阅读
- 浪里王|解密苏南模式,探索水瘪子之谜
- 逃脱|郭麒麟《密室逃脱》的表现,会不会让导演后悔请他,智商碾压
- 江苏今明两天雨水“刷屏” 沿江和苏南部分地区或有暴雨
- 肖战粉丝骂|新丽传媒要力捧王一博?会不会步肖战、翟天临、吴秀波的后尘?
- 江苏南通崇川区:邀请北大教授开展学习民法典专题讲座
- 江苏南京秦淮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检企座谈会
- 姐姐|《乘风破浪的姐姐》大家猜一猜,宁静会不会成团
- 新冠肺炎|热线回音 ——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最新的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有哪些修订要点?12345为您梳理
- |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12345为您梳理
- 真的|韩信如果真的起兵造反,刘邦会不会打不过他答案很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