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名人百科」被亲生儿子所杀——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三 )


拓跋珪在攻灭刘卫辰部的战争中 , 共获良马三十多万匹 , 牛羊四百多万头 , 奠定了国家繁盛的物质基础 , 周围各部落纷纷降服 。
公元398年 , 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 , 并自称皇帝 。拓跋珪自16岁复国 , 积极扩张疆土 , 戎马一生 。高柳城败窟咄 , 弥泽湖大破刘显 , 千里袭柔然 , 渡河灭匈奴 , 北攻高车 , 饮马北海 , 虎步中原 , 大破后燕 。然而 , 进入中原后的拓跋珪在民族矛盾的困扰下 , 变得残暴、冷酷以至于精神失常 , 最终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拓跋绍刺杀 , 终年仅三十九岁 , 在位二十四年 。
拓跋珪谥号为道武皇帝 , 庙号烈祖 。
【秘闻轶事】子贵母死制的形成
立太子前 , 先赐死其生母 。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 , 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 。
开此先河的 , 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 , 却是拓跋氏 。汉武帝“立子杀母” , 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 , 却在北魏沿袭成势 。
北魏时期 , 由君位传承引发的动乱十分频繁 , 贺兰、独孤、慕容等部落与拓跋部既为联盟 , 又世代为婚 , 成为君位传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当时北魏尚未确立一套父子传承的嫡庶长幼之序 , 储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有赖于母后和母族的强大 , 可谓“母强子立” 。
拓跋君长的妻族或母族也往往通过他们来控制拓跋部内大事 , 由于北族妇女没有礼教束缚和对其用权的制约 , 所以她们要直接把握朝政也比较容易 。道武帝拓跋珪即位 , 即赖于母后及舅族的干预和支持 , 但到这时 , 这一传统已经成为北魏由部落联盟向帝国转轨的负担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 道武帝先用战争手段强制离散母族贺兰部、妻族独孤部、祖母族慕容部等大部落 , 统一代北 , 再后来他先后逼死自己的母亲贺兰太后 , 赐死太子母刘皇后 。虽然之前亦有神元帝杀窦后的先例 , 但从道武开始 , “子贵母死”开始成为易代之际的惯例 。
“子贵母死”目的何在?为防母后干政 。汉武帝杀钩弋夫人 , 就是因为欲立钩弋之子为太子(即后来的昭帝) , 子少母壮 , “恐女主颛恣乱国家” 。《魏书》论其源流时或曰汉典(汉武杀钩弋事) , 或曰北魏旧制 。当然汉典只是“包装” , 根源还是在拓跋旧制 , 在北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
【历史遗迹】右玉县杀虎口
右玉县自古为我国北方要塞 , 这里自春秋以前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 。三国时 , 由于连年混战 , 匈奴侵边 , 人口流失 , 右玉一带成了荒无人烟之地 。秦初置善无县 , 因拓跋圭建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北) , 右玉属都城近郊 , 史称“盛乐金陵” 。西汉高祖初 , 境内又增设中陵县 , 隶雁门郡 。明洪武二十五年置定边卫 。永乐七年又设大同右卫 。正统年间又将边外玉林卫并入右卫 , 改称右玉林卫 , 属大同府 。清初改名右玉卫 。雍正三年设立右玉县 , 归朔平府 , 府治设在右玉 。民国时废县留府 , 归雁门道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 是革命根据地 。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金陵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是葬在盛乐金陵的第一位正式登基的北魏皇帝 。拓跋珪生于公元371年 , 卒于公元409年 , 在位14年 , 年39岁 。
公元409年 , 拓跋珪准备册立齐王拓跋嗣为太子 。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是匈奴部落首领刘头眷的女儿 。按照北魏历史上的传统习惯 , 大凡立继承王位人选的时候 , 常常要把她的母亲先杀掉 。于是拓跋珪便命令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自杀 。拓跋珪召见拓跋嗣告诉他:“汉武帝杀死钩弋夫人 , 防止母后将来干预朝政及外戚家族作乱 。你应当继承国家大业 , 所以我效法古人 , 是为了国家长久之计啊!”当初 , 拓跋珪前往贺兰部落 , 看到自己的母亲贺太后的妹妹(贺夫人)非常美丽 , 便向贺太后请求收纳为妾 。贺太后说:“不行 , 太美的东西一定有不好的地方 。况且她已经有了丈夫 , 不可强夺 。”拓跋珪秘密派人把贺夫人的丈夫杀掉 , 把她娶进宫 , 生下了清河王拓跋绍 。拓跋昭凶狠无赖 , 喜欢在大街小巷里游逛 , 往往抢劫行人 , 以剥光别人的衣服逗乐取笑 。拓跋珪非常生气 , 曾经把他倒悬在井里惩罚 , 奄奄一息时才把他拉上来 。拓跋嗣也多次责备过他 , 因此他和拓跋嗣关系很不协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