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App未获授权转载赚流量后删链,媒体:不能免除侵权责任
_原题为 App未获授权转载赚流量后删链 , 媒体:不能免除侵权责任
● 未经授权转载媒体原创内容 , 赚完流量就删除链接“玩消失” , 这样的现象目前很普遍
● 删链避责并不能否认其传播侵权内容或侵权作品的事实 , 故不能免除行为人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 , 但在实务中应注意对删链避责行为人主观状态的考察
● 删链避责是侵权人未经授权转载后 , 销毁直接侵权证据的客观表现 。 由于直接侵权的页面已经被删除 , 因此需要比一般性的未经授权转载作出更多维权准备 , 以使证据链完善、诉讼理由更充分
法治日报8月26日消息 , 近日 , 据传媒茶话会报道 , “财经头条”App在未获得联盟成员单位授权的情况下 , 擅自转载金融时报、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等9家成员单位总计4178篇文章 , 其中部分被转载文章的链接已被删除 , 再次点击链接时 , 文章已无法打开 。
《法治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为了推进媒体融合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 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与成员单位在版权保护与内容传播深入合作 , 联盟技术平台使用区块链等技术 , 为每个成员的原创内容生成唯一标识并存证保护 , 同时利用平台的大数据能力监测全网的内容传播情况 , 帮助成员快速发现侵权线索 。
据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秘书长邹韧介绍 , 目前 , 经版权联盟技术部门初步统计 , 在上述4178篇文章中 , 联盟只对今年的318篇文章进行了存证、取证 , 因为其他链接已经无法打开了 。
而实际上 , 未经授权转载媒体原创内容 , 赚完流量就删除链接“玩消失” , 这样的现象目前很普遍 。
邹韧分析 , 现在一些大的网站和App多采用删链方式逃避追责 , 因为他们很清楚 , 目前法院要求谁主张谁举证 , 权利人要想维权就要固定证据 , 毕竟传统媒体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宣传报道上 , 不可能随时进行监测立刻固定证据 , 他们通过打这个“时间差”加大了维权难度 , 令很多媒体望而却步 。
【侵权|App未获授权转载赚流量后删链,媒体:不能免除侵权责任】删链避责普遍存在 , 不能免除侵权责任
从联盟技术平台的监测数据来看 , 除“财经头条”App以外 , 版权联盟几十家成员单位 , 每周共有上万个涉嫌侵权的链接存在 , 侵权单位大多为各种网站、App、微信公众号 。
据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技术部负责人方琦介绍 , 其中尤以财经类内容为甚 , 一些网站和App存在大量转载且事后删链删页面行为 。 他们利用爬虫技术从联盟成员自动抓取需要的内容 , 如媒体官网、电子报和微信等平台 , 通过这种低成本方式快速聚合 , 在自有平台对外展示 , 在新闻时效期间内吸引完流量 , 然后删除链接 。
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管合伙人孙志峰分析称 , 一方面 , 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庞杂性、广泛性和快捷性 , 在大多数情况下 ,互联网信息发布者通过内部传播实现有形或无形获益不在于内容传播的时间长度 , 而在于内容发布短时间内的传播广度;另一方面 , 目前司法实践仍需要借助证据保全 , 内容的真正权利人 , 如作品著作权人 , 维权的前提必须是提供经保全的相关证据 。
孙志峰说:“基于此 , 传播侵权内容或他人作品后 , 短时间内删除链接 , 即实现了发布者通过传播侵权内容或侵权作品积累大量人气或获取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 , 也能相当大程度规避权利人证据保全进而进行维权的风险 , 而且操作简便 , 被许多侵权人效仿 。 ”
据孙志峰介绍 ,删链避责 , 并不能否认其传播侵权内容或侵权作品的事实 , 故不能免除行为人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 。 而且删链避责本身可以说明行为人是在明知传播内容非法 , 传播作品为侵权作品 , 仍然传播 , 并且企图规避法律责任 ,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明其主观上具有侵权故意 , 甚至恶意 , 如果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大量、成规模或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自动删除的 , 那么应当构成恶意侵权 , 可以适用关于恶意侵权的相关裁判规则 。
“但在实务中 , 应当注意对删链避责行为人主观状态的考察 , 比如行为人事先不知内容侵权而传播 , 事后发现属于侵权而删链 , 那么就不应认定属于恶意侵权 。 对于此点 , 举证责任在被控侵权行为人 , 应由其提供证据佐证其主张 。 ”孙志峰说 。
在高文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正志看来 , 获取流量之后删除文章的行为 , 不仅不能免除侵权责任 , 还应依法加重其赔偿责任 。
据王正志介绍 , 首先 , 从行为效果上看 , 虽然事后主动删除了相关文章 , 但其转载行为已足够达到使其“不劳而获” , 获取流量数据的效果;其次 , 从侵权表现方式上看 , 如果通过爬虫程序 , 自动获取原创方内容数据然后存到自己的数据库里 , 批量转载后定时删除的行为查证属实 , 则其行为具有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规模化侵权的特征;最后 ,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的意见》 , 以及多地颁布的知识产权审判指导意见 , 对于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规模化侵权的著作权侵权行为 , 不仅不应免除侵权责任 , 还应依法加大惩罚力度 。
推荐阅读
- App|盗播产业链调查:一款App看遍各大平台,超前点播也可绕过
- 硬件|正面刚Apple Watch和Fitbit 亚马逊推出智能手环Halo
- 南都|从3岁上数学思维课,学的是什么?南都测评6款App
- 选手|跨专业融合跨到翻车的程度?说唱新世代有个rapper是道士
- Apple|媒体出版行业需要积极适应iOS 14的隐私指导
- Apple|研究称在约会App资料中显示拥有iPhone被 "匹配 "的几率增加76%
- Apple|FB批评苹果的应用商店政策被迫在iOS上推出移除游戏功能的Gaming应用
- Apple|苹果开始销售搭载十代酷睿处理器的13英寸MacBook Pro翻新机
- 新氧美容APP|因太性感退圈7年,回归后魅力炸裂圈粉无数,湖南美人真狠啊!
- Apple|俄竞争委员会认定苹果滥用优势地位 责令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