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养老|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需要大家一起扶一把
文丨圳论评论员庄媛
近日 , 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 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 。
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大大提升了我们生活的品质和便捷性 , 但也让许多老年人成了“数字贫困户” 。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网络约车……面对“数字化生活”洪流 , 老年人很难置身事外 。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加剧了这种“不适感” , 不仅到处都需要扫健康码 , 为减少接触很多行业也改为线上服务 , 互联网前所未有地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点餐、挂号、政务……老年人长久以来习惯的现金购物、排队挂号、在窗口购票等生活方式一下子“派不上用场” , 部分老年人因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而“寸步难行”、无所适从 。
这实际上反映出 , 不少老年人无法及时跟上数字时代的脚步 , 而社会尚未及时给出有效、人性化的应对办法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2020年3月 , 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 , 互联网普及率达64.5% , 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 。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 到2019年底 ,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 。从这两项数据推算 , 有上亿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快车 。“数字鸿沟”正在变得更宽、更深 , 这已不仅仅是能否愉快使用智能手机与年轻人进行网络沟通之类的“家事” , 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弥合数字鸿沟 ,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老年人充分参与并享受数字化生活 , 不仅是社会责任的要求 , 更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必然举措 。未来老年人养老 , 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会更高 , 培养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更何况 , 老年人在“数字化生活”中被“代沟式”淘汰 , 也是数字经济的一大损失 。因此 , 有关方面要关注当下老年人的“触网”状态 , 并为他们适应数字时代、共享科技红利而探寻解题之道 。
要保障老年人自由选择的权益 。根据媒体调查 , 老年网民数量城乡差距明显 , 而且有一些老年人由于经济条件或是年龄或是知识水平 , 没有条件和能力拥抱所谓的“数字化生活” 。因此 , 对于不同情况的老年人需要区别看待 , 不必强求其融入数字社会 , 也不要过分强调其面临的“数字困难” , 要有保障其权利的相关措施 , 让他们即便不愿接受数字技术也能正常方便地享受生活 。正如腾讯研究院与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团队联合发布的《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报告指出的 , 秉持“无论老年人还是其他群体 , 都完全可以选择最适宜自己的方式生活” , 无疑是一种最基本的态度 。毕竟老年人群体是流动且多样化的 , 其特性与需求也是变化的 , 不能将他们简单粗暴定性、一以概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在教老人上网 。
科技产品应更多关照老年群体的诉求 。老年人在听力、视力、记忆力等方面有其年龄特点 , 但目前大部分手机软件专注于青年和中年群体 , 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对老年用户的考虑 。这不仅缺乏关怀的温度与责任的厚度 ,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也将局限科技的自我发展 。互联网企业应兼顾老年用户的习惯 , 开发更多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的产品和服务 ,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
社会治理要更加精细化 。诸如老人因没有健康码出行受阻的问题 , 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 , 实则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更深更广地嵌入日常生活是大势所趋 , 但城市公共服务更新换代不妨等一等暂时跟不上节奏的老年人 , 防止“一刀切” , 例如保留传统的渠道或提供其他替代性的办法 , 给予他们充足的选择和适应空间 。此外 , 对于有条件有意愿融入“数字生活”的老年人 , 基层社区和志愿者可以积极通过培训、辅导等方式方法 , 帮助消除老年人“触网”障碍 , 让老年人也能学会乐享数字新生活 。
推荐阅读
- 养老|青年家政培训平台上线—家政培训拓展就业渠道
- 前海|养老理念升级 前海人寿挖潜“高净值”群体
- 红刊财经|深圳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养老院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
- 侃有声有色|30岁就开始过养老生活,令人羡慕!,世界上最慵懒的国家
- 北青网综合|西兰花除了美容养颜还有3大功效,老年人喜欢吃
- 养老|中国女性养老与风险管理白皮书:都市女性计划养老事宜的平均年龄为43.8岁
- 第一心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对老年人充满恶意?根本原因是什么?
- 聚富财经|为啥待遇提高了,但不少农民还不愿交养老保险?未来拿啥养老呢?
- 青年|活动都有数据记录,离床久了会报警……人工智能养老进入武汉家庭
- 养老保险|河南规范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10月1日起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