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二 )


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本文插图

谢园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很学术化:这是一部作者片子 , 没有任何其他企图 , 不为了贸易 , 不为了消费者 。
2. 《孩子王》成功为《霸王别姬》铺路
可是这样一部艺术片却被陈凯歌带进了贸易氛围浓厚的戛纳电影节 , 为此谢园多年后还颇有微词 。
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本文插图

《孩子王》戛纳上映 , 可以用“上错花轿嫁对郎”来形容 , 尽管本片获得了金棕榈提名 , 但由于烦闷 , 被采访人员调侃为它获得了金闹钟奖 ,“闷片大王”侯孝贤在戛纳电影节上看这部片也睡过去了 , 可见它的催眠功力 。
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本文插图

可是另一方面制片人徐枫却看中了陈凯歌的才华 , 在《孩子王》放映第二天 , 将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交给了陈凯歌 。
那时候恰是“艺术范儿”的陈凯歌瞧不上这样的商业片 , 后来耐不住徐枫的软磨硬泡 , 终极在1993年拍摄了《霸王别姬》 , 拿到了中国第一座金棕榈奖 。
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本文插图

《孩子王》比拟《霸王别姬》少了许多的戏剧冲突 , 但多了一份纯粹 , 在很多人心中 , 它才是陈凯歌作品里的NO.1 。
没有它的戛纳首映 , 就没有陈凯歌和《霸王别姬》的“千里一线牵” 。
3.“笑剧三剑客”的那些事
80年代末 , 谢园一边当着北影的老师 , 一边已经凭借《孩子王》《棋王》《大喘气》等作品出名了 , 葛优和梁天还在底层摸爬滚打呢 。
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本文插图

梁天当时只是个场务 , 他哥是着名编剧梁左 , 靠着哥哥的指点 , 他凭着《顽主》里的“后进青年”进入大家视线 。
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本文插图

葛优呢 , 身为知青在乡下喂猪 , 由于看了几部片子就有了片子梦 , 在演员父亲葛存壮的鞭策下 , 他进入了全国总工会文工团 , 也是凭借着《顽主》火了 。
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本文插图

至此 , “笑剧三剑客”集结完毕 , 在1993年前后 , 他们仨的热度达到了巅峰 , 哥仨合唱《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曲曾引爆舞台 , 那牌面不次于当时的港台明星 。
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本文插图

不外巅峰过后三人都沉淀下来了 , 谢园回归校园 , 梁天改变形象 , 葛优转战大银幕 , 三人还合伙开启了影视公司 , 这种巨星间的同病相怜一度传为佳话 。
在谢园去世后 , 葛优还分享了他和谢园的点点滴滴 , 两人一起拍戏 , 一起演出 , 饮酒打麻将等旧事 , 字里行间里透露着哀伤 。
每天一首音乐|又一个“扫地神僧”级别演员走了,身后是不朽的经典:《孩子王》
本文插图

谢园当了一辈子的老师 , 他就像《孩子王》里的老杆一样 , 勤勤恳恳半生 , 爽朗随和 , 还时不时说点儿段子 , 毫无明星大腕儿的架子 。 他固然从未大红大紫过 , 但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 说他是“北影扫地僧”一点儿也不为过 。
我们只能但愿这位英年早逝的好演员在天堂那边过得安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