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龙湾之战:朱元璋如何化险为夷,大胜强敌陈友谅?反间奇谋是关键

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 , 改名应天以来 , 经过几年的攻守运筹 , 苦心经营 , 朱元璋渐渐有了一些王者的气象 。
但真正的残酷考验也正呈现着一触即发的态势 。
得益于得天独厚能够避开元军主力的地理优势以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乱世逐鹿之策 , 此时的朱元璋有两大劲敌 , 一是东线的张士诚 , 二是西线的陈友谅 。
腹背受敌 , 一强一弱 , 如何进取?
这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 , 唯有雄才大略之人经过一番剥丝抽茧 , 才能得到英明的答案 。
明朝,朱元璋|龙湾之战:朱元璋如何化险为夷,大胜强敌陈友谅?反间奇谋是关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面临重大决策 , 有一流谋士能够站出来与己唱和 , 这是雄主很愿意看到的 , 一个开宏论 , 一个定大计 , 一张一弛 , 如此 , 非同寻常的决策才能够更加地深入人心 。
说此时的朱元璋已有了王者气象 , 有一事极具象征意义 , 那就是擅长象纬之学 , 能看天象 , 能知天命的刘基刘伯温 , 在不久前正式投奔前来 , 成了朱元璋麾下最重要的谋士 。
关键时刻来关键人 。
很有天意的味道 。
在这个关系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上 , 与朱元璋君臣唱和的正是刘基 。当时 , 军中有许多将领认为 , 张士诚实力弱小 , 又占据着富庶之地 , 如果先易后难 , 先打张士诚 , 不仅有把握 , 而且能尽得其财 , 快速地扩充实力 。
这是典型的一叶遮目 , 只管便宜 , 不管险恶 。
庸议如尘之时 , 刘基站了出来 ,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 张士诚这个人只顾自己 , 根本不用担心(士诚自守虏 , 不足虑) , 而陈友谅挟持徐寿辉 , 操控大权 , 名号不正 , 人心不稳 , 他占据长江上游 , 时刻想着吞没我们(“友谅劫主胁下 , 名号不正 , 地居上游 , 其心无日忘我) , 此人凶恶强悍 , 但并非无懈可击 , 如果我们先攻灭他 , 张士诚观鹬蚌相争 , 结果只能更加势孤力薄 , 那时我们即可一举将之平定 , 然后北向中原 , 成就王业 。
反之 , 如果我们先进攻张士诚 , 陈友谅必借机进兵 , 将我们推入两面受敌、万劫不复的绝境 。
如此将天下大势摆出来后 , 刘基为他的先汉后周之策下了通俗一语:“攫兽先猛 , 擒贼先强” 。
毫无疑问 , 刘基的审时度势正是雄主的选择 , 朱元璋的选择 。
明朝,朱元璋|龙湾之战:朱元璋如何化险为夷,大胜强敌陈友谅?反间奇谋是关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正当朱元璋预谋将兵锋对准陈友谅的时候 , 一代枭雄陈友谅已经提前一步 , 兴兵杀来了 。
这似乎也是天意 。
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 , 也就是陈友谅率大军杀来的前一个月 , 朱元璋趁着杭州之役刚结束 , 东西两线相对平静的机会 , 命亲兵指挥杨璟领帐前将士 , 在宜兴西湖练习水战 。
为了表示重视 , 朱元璋在五月亲领水、陆两寨将士 , 驾海船及风斗快船 , 于采石江上大张旗鼓地操练了一番 。
但就在这次操练过程中 , 突然暗云蔽日 , 天空甚至出现了夜空才有的星星 , 一个时辰之后 , 天色才恢复正常 。
其实这是朱元璋遇到了日全食 , 但在当时 , 这不祥的征兆让大军受惊不小 , 私下里 , 许多人都忧心忡忡地议论着这次天变 。
难道老天要亡我等将士?
史书虽然没有记载朱元璋遭遇天变时的内心活动 , 但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 尤其是一个月之后 , 陈友谅即兴兵杀来 , 并且呈现出了势如破竹之势 。
抛开天意 , 陈友谅在此时兴兵杀向应天 , 还有一个因素 , 他被朱元璋手下的先锋猛将常遇春彻底激怒了 。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 , 常遇春率部攻克池州 , 陈友谅闻讯速派一部前来夺城 , 不料中途走漏消息 , 在九华山下遭到了徐达与常遇春的联手伏击 。此战 , 徐达、常遇春大获全胜 , 并俘获三千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