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李文儒天一讲坛谈“故宫”: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看待古老的故宫?
文章图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明清两代的皇室宫殿 , 到今天全人类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 古老的紫禁城已经跨越了600年的风风雨雨 。
【博物馆|李文儒天一讲坛谈“故宫”: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看待古老的故宫?】如今 , 当人们走进昔日的皇家禁地自由自地参观时 , 是如何看待古老的故宫?是把这里作为一个崇拜皇权和财富的地方 , 还是以史为鉴引发更深的思考?游客何所闻而来 , 何所见而去?这是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最关心的问题 。
8月23日下午 , 李文儒作为“天一讲坛”首期开讲嘉宾 , 来到郑州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 以独特的角度为市民深度解读“故宫” 。
文章图片
从皇宫到人民的“博物馆” , 不是向人们炫耀和展示皇权文化 , 宣扬“明君”“圣上”的圣地 , 而是引导人们理性认识帝制文化的“标本”
在李文儒看来 , “紫禁城”600年”可以很明确分成两个阶段 , 前500年是皇帝住的皇宫 , 后100年是博物馆 , 从统治整个国家的皇权象征 , 变成了人民的“博物馆” , 变成了现代公共文化空间 , 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 , 是人类历史的巨大变迁 。
时至今日 , 故宫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文化地标之一 , 成了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旅游胜地 。 仅2019年的数据 , 参观人数就超过1900万 。
“他们看完后又是带着什么想法离开的?我对这个事情很关心 。 ” 李文儒提到当下电视荧幕上以明清历史为题材的“宫斗剧”热度不减 , 不管是口头语言上的主子奴才 , 还是行为语言的跪拜 , 都贻害无穷 。 甚至在担任副院长期间 , 时常会听到有的导游给游客讲解奇闻轶事、野史传说 , 他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解读 。
他组织过观众调查 , 发现很多观众在离开故宫时 , 还在询问“故宫博物院在哪里?”确实有不少人是抱着朝拜金銮宝殿、皇帝宝座、皇家宝贝等想法“进宫”的 , 并不觉得这就是博物馆 。 因此 , 有时他看到北京地图上或者公交车站牌写着“故宫”时 , 总觉得不准确 , 应该是“故宫博物院” 。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 , 是引导人们认识帝制文化的‘标本’ , 而不是人们崇拜皇权的‘明君’、向往权力财富及所谓‘宝贝’的圣地 。 ” 李文儒说 , 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正确的解读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
无疑 , 几千年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以皇权为核心的宫廷文化 , 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 但从皇宫转变为博物馆 , 是社会革命的结果 。 我希望人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 , 了解历史的背后要采取反思、鉴戒的态度 , 传承精华弃其糟粕 。
文章图片
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老的故宫?应该从科学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等多个角度重新审视
故宫的一砖一瓦 , 皆是历史 。 守护故宫十几载的李文儒 , 选择了游客最常游览的路线中轴线和东西宫 , 写了《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轴》《紫禁城六百年:东宫西宫》两本书 , 他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娓娓道出故宫凝聚的人文精神 , 带领大家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故宫 。
毋庸置疑 , 600年后的故宫依然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中国皇宫建筑群 。 李文儒认为 , 走进故宫 , 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放在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上 。
其中 , 不得不说的便是故宫的建筑之美 。 从前 , 只有皇帝等少数人可以从中轴线进入太和殿;如今 , 游客也能沿着中轴线穿行紫禁城 。 “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紫禁城营建的轴线结构意义 , 紫禁城的重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 , 没有中轴线 , 紫禁城就失去了灵魂 。 ”李文儒说 。
推荐阅读
- 博物馆|为娃买书4年,这15套小众高颜值童书我喜欢到无法自拔 (1-15岁)
- 重会|与艺术重会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第五大道主馆即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又添新“宝贝” 重达36吨的巨型石膏晶洞亮相
- 英国英鸟|南非男子养两头白狮当宠物,天天一起玩耍,结果竟被其活活咬死
- 一大早|非人哉漫画:星君的起床铃福利大受欢迎,九月每天一大早就会被饿醒了?
- 大英博物馆|闭馆近半年后,大英博物馆将重新开放,将采取网上预约和限流措施
- 网红经济|郑州将发展健康“网红经济”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 城阳|开启年龄“老”智慧,助力治理“新”征程 ——城阳区昌德居社区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之年龄博物馆
- 大英博物馆|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将于8月27日重新对公众开放
- 七夕当天一对男女倒在车内,均有刀伤,女子身亡